武 威
忽熱忽冷,忽冷忽熱,3G就是這樣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今天,我們或許不能確定3G到底會在哪一天到來,但是我們能看出3G的前景越來越清晰。
三大趨勢奠定3G之路
品牌建設、產業戰略聯盟合作、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是3G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2003年,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正式商用,這個為年輕時尚人群量身定制的移動通信品牌,對ARPU值中低,但數據業務比重高,年齡集中在15-25歲,追求時尚,對熱衷新潮的用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久,中國聯通不甘示弱地推出了“聯通無限”,將彩e、互動視界、定位之星、掌中寬帶、神奇寶典等數據業務收歸旗下,打造統一的移動數據增值業務品牌。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個性化的業務和優質的服務并不一定能形成絕對優勢,因為競爭對手很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炮制出不相上下的服務和業務,使運營商提供的同類服務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而鮮明的品牌將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強勢的品牌是市場份額爭奪中的有力武器,是客戶忠誠度的有效保證。可以說,品牌建設是3G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隨著電信業務逐漸由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轉化,產業戰略聯盟合作進一步加強。電信產業鏈由原來簡單的基礎網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提供商向提供電信個性化服務支持以及終端銷售等環節延伸。可以看到今后的電信市場將越分越細,電信產業鏈正在不斷延長,隨著制造商、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等多個環節的不斷加入,新的產業價值鏈正在形成。3G產業鏈將越拉越長,專業性將越來越強,電信運營商依靠本身已經無法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電信市場的開放,使3G產業價值鏈上所涉及的環節越來越多,電信網絡運營商要想跨越整個鏈條,一手包攬并做好所有的環節是難以實現的。
3G運營商位于這個產業鏈的核心地位,應努力創造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最成功的經營模式應該是在產業鏈內部形成良性循環,各組成部分均發揮特長并有利可圖。
3G時代設備商、內容商的地位會得到提高。一方面,在有了更多客戶選擇的情況下,設備商的談判籌碼自然增加。另一方面,在競爭更激烈的年代,維持好的、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比起不斷更換供應商對運營商而言其交易成本要小一些。再者,隨著業務應用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好的設備商和內容商也是運營商的重要資源,通過共同開發業務或是更快、更新、更好地提供內容服務也會增加運營商的附加價值。雖然內容時代還沒有完全到來,但畢竟大多數運營商已經開始想到了合作、互利,合理讓利以共同做大產業鏈。當然,最接近消費者的運營商仍處于核心地位,而且也一定會通過統一品牌來維護自己的優勢地位,這種優勢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目前移動設備廠商一個明顯的發展趨勢就是由單一提供網絡設備或終端設備向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轉變。
“端到端”是指運營商能夠將新的應用立刻加到正在運行并創造利潤的服務之上。廠商對最終用戶市場的了解,使得廠商可以給目標客戶群提供最適宜的方案,因此幫助運營商減少了內部應用、計費和在服務提供領域進行系統開發的費用。
在運營商的網絡已經建成并產生收益后,廠商還將致力于維護網絡的可用性和質量,并幫助運營商建立可持續的競爭能力。這些服務為運營商經濟有效地管理業務的增長掃清了障礙。
3G啟動 受益者眾
隨著3G市場的啟動,移動設備市場規模將急劇擴大。據預測,中國3G市場可能帶來的網絡基礎設施銷售總額將超過5000億元,終端設備的銷售總額也將達到5000億元。2003年,中國移動運營商主設備投資總額為402.7億元。由此可見,一旦3G網絡開始建設,將極大地帶動移動設備市場規模的擴大。
3G增值業務市場繁榮,SP等發展迅速。據預測,中國的3G增值業務市場規模是10萬億元。雖然現在中國的3G時間表尚未確定,但是基于寬帶、GPRS、CDMA1X的增值業務其盈利前景卻已十分明朗。較被看好的幾項業務包括:
一是CP。隨著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分工也會越來越細,CP也會逐漸成為一個產業。
二是行業應用。現在的SP業務多針對個人用戶,而行業應用則比較少。行業用戶的粘性較大,先期投入雖大,但是由于市場營銷成本低,利潤反而較高。
三是新業務。比如流媒體。新業務的出現可能會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
當前,寬帶化、分組化、個人化是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與此相適應的3G移動通信增值業務也將成為電信業務市場中發展最快的領域。3G和WLAN之間的相互競爭和融合將是未來幾年移動通信技術的又一個發展趨勢。這些技術的進步會將電信業務市場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中國移動 攻勢凌厲
由于實力懸殊,不同運營商迎接3G的姿態迥然相異。
躊躇滿志、力保第一的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GSM移動運營商,近10年在國內移動通信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其地位很難撼動。在利潤豐厚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市場,中國移動會力保自己的龍頭地位。
目前,中國移動的GPRS業務方興未艾,MMS業務也呈現蒸蒸日上的態勢。所以并不急于發展3G,以避免同自身現有業務發生競爭。目前中國移動所做的主要工作是繼續大力開展MMS業務,同時不斷與ISP、ASP、虛擬運營商等合作,開展更多的新業務,吸引更多的客戶,一方面同聯通即將開展的CDMA1X競爭,另一方面在未來開展3G時,現有的客戶資源將是中國移動一筆寶貴的財富。
同時,密切關注信息產業部移動牌照的發放,一旦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獲得移動牌照,就會直接開始3G網絡的建設,從而對中國移動形成競爭威脅。擺在中國移動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開展3G的時機,需要從信息產業部、競爭對手、用戶以及自身現有業務的多個角度進行博弈分析。
步步為營 三大運營商的務實之選
作為目前中國移動市場上僅有的兩家運營商之一,中國聯通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似乎更多一些。前有中移動的圍追堵截,后有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咄咄逼人,令主要依賴于移動業務收入且實力尚不強大的聯通左右接招應接不暇。而更大的挑戰來自于企業內部,兩網并行終不長久,如何整合資源,如何留住用戶,如何保障發展需要的現金流,都是擺在中國聯通面前的難題。
2003年,聯通的CDMA無論從業務開展和網絡建設上都有飛速的進步。與高通、SK等的密切合作,彌補了中國聯通在業務開發、運營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在網絡3G建設上,中國聯通可以借鑒日本KDDI的經驗,先在部分大城市鋪設網絡和開展業務,使用與目前CDMA1X兼容的終端,使3G用戶在沒有3G鋪設網絡的地區也可以使用CDMA1X服務。通過這樣的逐步過渡,造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中國電信作為國內電信市場的“母體”,盡管幾經拆分仍然擁有強大的接入資源、骨干網、國際關口局等網絡資源優勢,實力不可小覷。作為移動市場的新入者,3G牌照發放得越晚,對中國電信越不利。牌照發放的早,中國電信可及時建網,趕上3G的發展;發牌越晚,高端用戶都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搶走,剩下的低端客戶對中國電信而言形同雞肋。中國電信不能坐待3G牌照,培育市場抓住用戶是當務之急。因此,中國電信選擇了“小靈通”來積累經驗。
在從不久前公布的信息產業部3G場外測試計劃來看,中國電信投入的測試點為7個,僅少于中國聯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電信對于3G志在必得的迫切心情。盡管中國電信參與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種標準的測試,但一些跡象表明,中國電信仍傾向于使用WCDMA標準。
同中國電信面臨的環境相同,中國網通也將小靈通和寬帶作為目前發展的戰略目標。
借助于原中國電信北方十省和原中國網通的寬帶資源,中國網通在寬帶業務方面有著雄厚的實力。中國網通的戰略目標很清晰,要做中國寬帶通信的代言人。其矢志不渝的寫字樓、大客戶、小區圈地策略已經慢慢帶來收益了。然而,網通要飛躍發展的機遇似乎更需要時間。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無論是法規、部門利益糾葛還是內容發展、應用普及等等,中國寬帶運營要獲得高額收益尚需時日。從內部來看,網通真正全面整合內部資源,以合力出擊市場的時間表已經排在了2006年。
寬帶數據業務是其發展的重要利器。然而如何面對通信業移動化的趨勢,如何穩定和擴充優質寬帶客戶資源并考慮未來無線化方式下如何留住這批客戶,僅僅依靠大客戶策略是否能保證持續發展,如何平衡移動市場和寬帶市場的并行發展,避免戰略模糊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漸顯現在中國網通面前。>
3G增值業務市場繁榮,SP等發展迅速。據預測,中國的3G增值業務市場規模是10萬億元。雖然現在中國的3G時間表尚未確定,但是基于寬帶、GPRS、CDMA1X的增值業務其盈利前景卻已十分明朗。較被看好的幾項業務包括:
一是CP。隨著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分工也會越來越細,CP也會逐漸成為一個產業。
二是行業應用。現在的SP業務多針對個人用戶,而行業應用則比較少。行業用戶的粘性較大,先期投入雖大,但是由于市場營銷成本低,利潤反而較高。
三是新業務。比如流媒體。新業務的出現可能會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
當前,寬帶化、分組化、個人化是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與此相適應的3G移動通信增值業務也將成為電信業務市場中發展最快的領域。3G和WLAN之間的相互競爭和融合將是未來幾年移動通信技術的又一個發展趨勢。這些技術的進步會將電信業務市場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