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一度自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2004年的電荒重來,讓我們對中國的能源狀況、能源戰略不得不重新審視。對于我國的能源狀況,套用溫家寶總理一句務實的話,就是我國是一個能源大國,但是按照13億人口平均就是能源小國。毫無疑問,我國將順利從目前的這場電荒中突圍,不過,突圍也會讓我們付出不小的代價。
缺電!缺電!缺電!盛夏高溫的用電高峰還沒有到來,中國大部分地區就已飽受缺電之苦。來自國家電力調度中心的最新消息,6月11日,全國日用電量達到59.67億千瓦時,超過了去年7月29號創造的歷史最高記錄,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夏季用電高峰比去年提前10天到來。
6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趙希正表示,今年夏季電網將面臨八十年代以來最為嚴峻的缺電局面,全網電力供應的缺口將達到三千萬千瓦左右。
從政府到企業,從領導人到普通百姓,正致力于宏觀調控中國,同時面臨著另外一場與電荒較量的嚴峻考驗。
電力告急
從去年開始,生活在物資過剩時代的人物開始體會了一把能源緊缺的窘境。由于全國大面積缺,蠟燭成了搶手貨,生活用電被分成了單雙日,甚至連街頭的紅綠燈都關了,這種狀況在今年將繼續上演。由于持續高溫,從6月6號開始全國用電量急劇攀升,而這種走勢去年是在6月中下旬才出現。
根據國家電監會提供的數據,盡管全國所有的發電廠都高速運轉,但截至目前,除東北三省和新疆、西藏等地外,全國還是有二十多個省區出現電力短缺。其中浙江、江蘇、云南、貴州、山西、內蒙古西部和河南等地供電尤為緊張。
今年1-5月,華東電網全網拉閘限電總量已經超過56億千瓦時,接近去年全年拉閘限電總量60億千瓦時的水平,拉閘限電總量達到歷史之最。長三角已普遍缺電。根據電力專家的判斷,上海尚屬于“一般短缺”,江蘇屬于“嚴重短缺”,浙江則進入“電力危機”狀態。
浙江已成為電荒的最典范標本。1-4月,浙江全社會用電量累計達到40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57%,增幅下降10個百分點。目前,浙江省電力供應嚴重不足,錯峰措施已經用盡,負荷曲線幾乎成一條直線。今年以來,除了春節期間的10天外,浙江每天都出現嚴重拉閘限電。到4月底,已累計拉閘限電34.52億千瓦時,超過去年全年的拉閘限電量34.09億千瓦時,占華東電網拉閘限電總量的71.7%。
面對即將到來的盛夏高溫,長三角各級政府部門如臨大敵,紛紛制訂了各種應對措施和危機預案,嚴陣以待。華東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航表示,今年華東電網迎峰度夏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刻,即使是半點疏忽,也可能發生類似于美加大停電的事故!
目前除華東、廣東缺電嚴重以外,華北地區用電緊張也比較突出,日前京津唐電網最高負荷達到1968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出現拉閘限電625條次,山西電網拉電207條次,河北電網拉電更是超過2000條次。天津已對部分地區施行限電,如果今年夏季氣溫偏高,用電負荷還將進一步增長,天津地區乃至華北電網都將重新步入闊別十年的計劃用電時期。
電荒的局面顯然有欲演欲烈之勢。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說,如果受到夏季高溫、電煤供應不足等負面因素影響,今年電力供應的形勢可能比2003年還緊張。另外,電力系統備用容量不足,發電機組幾乎全部滿負荷運行,發電設備健康水平下降。
電價杠桿啟動
6月15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調整南方、華東、華中、華北4個區域電網的電價,每度電平均提高2.2分。據悉,東北、西北地區電價調整方案國家發改委也正在研究之中,不日即將出臺。這次調整主要是圍繞工業、農業、商業等用電電價進行提高或降低,大部分地區居民生活電價未做調整。
國家發改委的有關人士明確表示,經國務院批準調整電價,主要是因為電力供需形勢相當嚴峻,需要進一步運用價格杠桿,緩解供電緊張局面。
調整電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解決電力企業成本增支問題,調動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積極性。這次電價調整,全國電價總水平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2分,主要解決電網投資還本付息、電廠煤炭漲價、新投產發電機組定價等問題。其中,電力供應緊張,煤炭價格漲幅較大、電價矛盾積累較多的地區,提價幅度相對較高;其他地區提價幅度相對較低。
據介紹,目前,電網企業面臨的最大經營問題是還本付息費用增長較快。1998 年以來國家共安排電網投資約7000億元,占電網全部資產的60%左右。電網投資增加,一方面為擴大內需、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實現城鄉用電同價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使電網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還本付息壓力增大,需要通過調整電價適當緩解。
現在困撓發電企業的經營問題是煤炭價格大幅上漲,今年以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華東、華中、廣東地區發電用煤價格大幅度上漲,對發電企業影響較大,需要在發電企業消化一部分成本增支因素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發電價格。同時,部分地區新建發電企業投產、定價,也會推動電價總水平上升。
除了實施提價策略,國家發改委也大力推行分時電價來緩解供電緊張。去年,為了緩解部分地區出現的季節性、時段性缺電矛盾,有關部門在全國已普遍推行了分時電價制度的基礎上,對12個省份的峰谷分時電價辦法進行了修訂,擴大了執行峰谷分時電價的用戶范圍,拉大了峰谷價差,取得了明顯效果。
今年針對各地區的電力短缺情況和用電負荷特點,結合這次電價調整,國家發改委又進一步完善了上海、江蘇、北京等9個省(市)的分時電價辦法,其中,對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西、重慶等地區在夏季或冬季用電尖峰時段實行了尖峰電價;在上海試行了避峰用電補償辦法;在江蘇、湖南、河南等地區實行了發電側與銷售側峰谷分時電價聯動;并在湖南等水電豐富的地區試行了豐枯季節性電價。這對緩解這些地區的缺電狀況起到積極作用。
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認為,這個時候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包括,加快電源和電網建設,組織跨區跨省電力電量交易,按照先錯峰、后避峰、再限電、最后拉電的原則,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戶用電。
全民動員應對電荒
在這次“電荒”大戰中,一個早已被物質逐漸豐富的中國人拋在腦后的詞—— “節約”成為媒體最熱的字眼。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指出,解決缺電問題,一是靠開源,二是靠節流,關鍵還是要搞好節流。
面對電力供應形勢緊張的嚴峻狀況,中國在夏季用電高峰到來之前,將每年11 月舉辦的節能宣傳周提前到6月6日至11日,希望以強大的宣傳力度,喚起人們的節電意識,全民動員,應對電荒。
6月3日,全國節能宣傳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與會者發現這里的空調比以前熱了不少,原來這里的空調被調高了2攝氏度,國家發改委官員倡議節約用電的決定從發布會開始身體力行。
節能宣傳周第一天,曾培炎走進北京月壇的社區,專門和老百姓面對面談節電的事。他算了一筆賬:全國有13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一年下來就會少燒2億多噸原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節約。
在宣傳周內,中國通過報紙、電視、社區宣傳欄以及編制發放《家庭節電小竅門》《公眾節電行為指南》等多種形式,將節電意識和節電措施在全國深入普及和推廣。
各地政府也響應,要求市民在睡覺前關閉電視并拔掉插頭,下班后關燈、關閉電腦和空調;上海市規定,今年夏季,所有黨政機關、商住樓、商場、賓館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空調溫度設定不得低于26攝氏度,高檔娛樂場所每天16時前禁用中央空調;北京市提出,將夏季空調溫度提高2攝氏度,白天辦公時間盡量采用自然光,使用節能燈具;廣東東莞市發出“節約用電,從我做起”的倡議,據稱,東莞市如果每戶每天節約1度電,全市每天可節約146萬度電;
城市照明設備也是今夏限電的重點。廣西、江蘇的一些地方日前出臺了新的措施,在確保安全照明的前提下,將城市建筑、景觀工程的裝飾照明燈、街道路燈減少了近一半。深圳市從夜間11時以后,所有道路的路燈將間隔關閉,燈光夜景工程開啟時間也大大縮斷,據說這樣每年就可節電150萬千瓦時。為了響應這項措施,不少機關單位也自覺對電梯、電腦等電器設備的使用作出了限制。
美國能源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的楊富強博士說,從國外經驗看,節能,政府一定要作出表率。政府節能不僅可以減少公共財政支出,而且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等手段有效推動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運用。
“電力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國家發改委環境司司長趙家榮認為,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堅持電力建設和節約用電并舉的方針,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電。讓節約用電意識深入人心,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企業在行動
在6月16日召開的“國家電網公司迎峰度夏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趙希正表示,面對日漸緊張的供電形勢,國家電網公司以電網安全為主線,針對性地采取五項措施,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和居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用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