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免费_国产精品电影一区_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_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 通信界 >> 市場動態 >> 新聞正文  
 
電力風云孕育著新的市場機遇
[ 通信界 / 中國機電企業網 / m.6611o.com / 2004/12/2 ]
 

  一、了解當前缺電市場下的浮躁

  1、電源投資熱潮的背后

  國家宏觀調控的問題

  根據官方數據,2004年預計投產電站項目規模超過3700萬千瓦,2004年末我國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3億千瓦,按照這樣的裝機速度,只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9億千瓦,這比計劃中的2020年整整提前了5年左右。

  市場承受得了這么大的裝機規模嗎?裝機總也追不上缺電的步伐嗎?

  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電能利用效率的差距,也許就能發現一些問題的所在。根據計劃,2020年我國的GDP將為4萬億美元,電力裝機9億千瓦左右。而美國在2003年的電力裝機為9億千瓦左右,GDP是10萬多億美元,是我國計劃中的2.5倍!日本在1999年的GDP是4萬億美元,電力裝機只有2.5億千瓦,是我國計劃中的30%。顯然,中國正在走的是一條高耗能的經濟發展之路。

  資源難負盲目擴張之重

  被夸大的缺電所導致的大規模電源投資建設熱潮,將使資金籌集、設備、煤炭等面臨重大挑戰。

  資金--根據粗略統計,2004年進入電源建設的資金將超過2000億元。我國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至7.5%,這將影響4000億元左右的資金供應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包括電源建設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勢頭。

  設備--我國幾大發電設備制造商的日子已是很久沒有這么紅火過了,總有接不完的訂單。與之緊俏相適應的是,發電設備價格也隨之大幅上升了30%以上。

   煤炭--從"電荒"開始,"煤荒"就沒有斷過。目前,燃煤電廠占開工總裝機容量的 91%,這使整個電力結構更加惡化。缺電到缺煤又帶出運力嚴重不足的矛盾,鐵路貨運請車滿足率只有40%左右。

  能源--能源調配及輸送的高成本性。我國一次能源分布極不均勻,70%的煤炭分布在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區,而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煤炭資源僅占全國的1%,水資源不足6%。

  2、電網建設的苦衷

  我國多年來在投資決策和資金分配上嚴重地存在著"重發、輕供、不管用"的傾向,導致了電網能力嚴重不足。2003年國家加大對電源建設的投資,發電能力不足有望從2007年起得到緩解,但是如果輸配電能力沒有相應增長,就有可能形成更大程度的"卡脖子"和窩電現象。

  按照發達國家發電、輸電和配電的投資比例為1:0.5:0.7來計算,近兩年我國的年發電(電源)投資均超過2000億元/年,照此推算,輸電和配電(電網)投資應不低于2400億元/年才較為合理。實際上,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僅為814億元。

  由于電網公司自身積累能力弱導致巨大電網投資資金缺口,預計"十五"期間電網建設資金缺口在550~600億元之間,"十一五" 期間電網建設資金缺口在800~900億元之間。并且,在現有電價體制下,電網投資越多,電網公司還本付息的負擔越大,盈利壓力也越大,投資的積極性越缺乏。

  3、電價上漲的必然

  我國目前主要有兩類電價: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上網電價是指獨立經營的發電企業向電網輸送電力商品的結算價格。銷售電價是指電力公司將電力商品銷售給用戶的到戶價,一般是由發改委同當地物價管理部門來指定。

  由國家發改委頒布,從2004年1月1日起,上網電價上調0.07元/千瓦時,是為了緩解電煤價格上漲帶來的電源成本壓力;近期將對銷售電價水平作出調整,按全國平均每千瓦時提高 1.4分人民幣,同時取消地方自行出臺的優惠電價,本次調整是為了改善電網企業經營狀況,為配合國家政策抑制部分高耗能行業過度投資。

  由于不合理的終端電價水平使中國電網建設投資長期不足,加劇了當前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從長期來看,要解決這一問題,電價上調乃大勢所趨。按目前終端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進行推算,中國目前的輸配電價為0.098元/千瓦時(含增值稅)。如果以6%作為電網資產的目標合理回報率,則合理的輸配電價應該在0.15元/千瓦時左右(含稅),輸配電價的缺口約為0.04 ~0.05元/千瓦時,因此,電價水平仍有一定的調升空間。

  二、 看到未來電力市場的嚴峻

  2004年中國的電力缺口將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電力投資以35%的高速增長,三年后電力供需將達到基本平衡,2007年可能開始出現過剩。 當前我們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目前這種爆發式的 電力投資高增長不是"過熱",而是對以前電力投資不足積累下來的"補課"。

  發電量持續高速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高耗能產業的推波助瀾。目前,國家對高耗能產業進行了多方控制,產業結構調整得當時,電力過剩并非杞人憂天。事實上,就在缺電聲高起的2003年,我國經濟卻實現了高達9.1%的高速增長。2004年中央確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 7%,這是穩妥務實的目標,顯示了中央對經濟增長過快的有力調控。

  現在市場很火,但其背景卻是以犧牲資源、增加能耗、拖滯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為代價的。國家已認識到并高度重視此問題,正努力采取措施對市場降溫。國家發展委、人行、銀監會于2004年5月17日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此通知明確指出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領域、落后和淘汰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產品,對于國家指導信貸投向,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果國家對高耗能產業調整及時到位,再考慮資源短缺、電網建設的滯后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07年前后,市場需求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力再度飽和,也許會更早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到那時,電賣不出去,發電企業拿什么還債,拿什么來"養家糊口"?這勢必導致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電力設備企業的應收帳款增加,銀行呆壞帳增加,金融風險加大。

  三、當今國際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形勢

  二十一世紀,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便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

  2002年全世界消費的可再生能源近30億噸標準煤,約相當于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3,其中傳統可再生能源約占85%,新的可再生能源約占15%,其中,太陽能、風能占主導地位。到2003年3月,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已超過40GW(70%以上在歐洲),近幾年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遞增。太陽能發電也發展很快,光伏發電制造能力已達到600MW,實際裝機容量近 4000MW。

  從世界發達國家看,無論出于什么發展動機,各國都從立法和政策上給予支持,確保可再生能源(RE)的發展,如:德國、西班牙頒布了購電法,保障風電的發展;英國早期實施"非化石燃料公約"制度,為RE發展創造條件;美國一些州及澳大利亞實施RPS,確保RE的發展。歐盟在2010年計劃RE要占歐盟總能源消耗的12%。

  四、我國具備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機遇

  1、 巨大的潛在市場

  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能源供應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的推進,必將對能源供應提出新的要求。同時,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每年要消耗6億多噸標準煤的能量,其中一半的能源是靠作物秸稈和砍伐樹林獲得,這使得生態環境變壞,荒漠化加劇。

  2、 雄厚的資源基礎

  我國小水電的可開發量為0.75億kW,目前僅開發了1/3;全國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24000億噸標準煤量,如果按陸地面積的1%、轉換效率平均按20%計,一年可提供的能量達48億噸標煤;我國10m高度層的風能總儲量為32億kW,實際可開發為2.53億kW,加上近海(1-15m水深)風力資源,共計可裝機容量達10億kW;生物質能資源也十分豐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量每年約有3.0億噸標準煤,薪柴資源為1.3億噸標準煤,加上城市有機垃圾等,資源總量近7億噸標準煤。

  3、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我國對資源短缺、環保等問題越來越重視,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已相繼出臺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優惠政策,如: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1996-2010);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要點;關于加快風力發電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指導意見等。另外,中國首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法》正在擬定中,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咨詢階段。

  4、朝陽產業孕育著巨大的潛在經濟利益

  太陽能、風能作為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影響已越來越大。據歐洲風能協會統計,2002年全世界風電市場產值在70億歐元,電力可以滿足4000萬人的需求;2020年全世界風機達到1200GW,年營業額在670億歐元。光伏發電市場發展前景也很廣闊,據歐盟估計,全球光伏市場將從現今的3000MW增加到2020年的70GWp,光伏發電將解決非洲30%、OECD國家10%的電力需求。

  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光伏發電技術開發與制造,估計到2020年美國將占領全球太陽光伏電池的一半。到2020年,全球可能擁有14多億平方米的宏大市場。歐盟計劃到2015年安裝大約 1.9億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器,相當于提供37GW和93TWh的電力和電量。 ?

  太陽能、風能不僅擁有良好的經濟前景,而且,隨其產業化的發展,將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目前,我國的風力發電成本有的可控制在0.42/kWh左右,已接近新建火電廠的成本。隨著國家風電優惠政策的相繼出臺、各項技術的不斷完善,太陽能、風電行業將是未來電力增長的主要亮點之一。 目標,顯示了中央對經濟增長過快的有力調控。

  現在市場很火,但其背景卻是以犧牲資源、增加能耗、拖滯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為代價的。國家已認識到并高度重視此問題,正努力采取措施對市場降溫。國家發展委、人行、銀監會于2004年5月17日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此通知明確指出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領域、落后和淘汰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產品,對于國家指導信貸投向,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中國機電企業網 合作媒體:中國機電企業網 編輯:顧北

 

 

 
 熱點新聞
普通新聞 同級最強!天璣8200實測成績放出,iQOO Neo7 SE神機配神U
普通新聞 中國信通院:我國部署超 7900 張 5G 行業虛擬專網
普通新聞 省內首個智慧康養平臺,點亮“銀發族”數智生活
普通新聞 中國移動與中國寶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普通新聞 云巨頭深陷高管離職風波!三千億美元市值已蒸發一大半
普通新聞 中國軟件三十年:煙塵隱入,夾縫重生
普通新聞 馬斯克世界首富之位被LVMH老板短暫超越
普通新聞 蘋果將推“高級數據保護”功能 允許用戶對更多iCloud備份數據進行加
普通新聞 臺積電加大對美投資建廠,半導體關鍵技術會外流嗎?
普通新聞 數字化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紅帽助力客戶實現多維轉型
普通新聞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8年5G簽約數將超過50億
普通新聞 我國將邁入百億物聯發展征途 分三階段實現
普通新聞 黑客帝國重現?馬斯克腦機公司將開展人體試驗:有點瘋狂
普通新聞 OpenAI發布新作:ChatGPT聊天機器人
普通新聞 2023年人工智能發展預測 企業如何成功采用AI?
普通新聞 愛立信:5G增長快于以往任何一代移動通信
普通新聞 突破千萬大關之后 被誤讀低估的VR
普通新聞 臺積電1nm新廠計劃已上報 將落地新竹
普通新聞 三大運營商股價創年內新高,新發展模型下價值如何重估?
普通新聞 解密“個人信息保護認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通信界,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通信界”。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月內進行。
通信視界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術,5G-A賦
普通對話 英特爾王銳:中國戰略是我們的全球戰略之重
普通對話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普通對話 華為林柏楓:聯接升級,激發商業增長
普通對話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NVIDIA發力數字孿生:站在虛擬和現實之間
普通對話 韋樂平:網絡深度轉型最明確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6G標準面臨小圈子風
普通對話 華為丁耘:綠色ICT,共創新價值
普通對話 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方迎:將在中國市場重點做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廣電5G商用對行業競爭格局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陳忠岳:從“提速降費”向“提速提
普通對話 華為胡厚崑:5G+工業互聯網 數據驅動是關鍵
普通對話 華為郭平:每個人磨好自己的豆腐,就會有一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楊杰:加快推進新型平臺用工模式規
通信前瞻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轉
普通對話 物聯網設備在智能工作場所技術中的作用
普通對話 軟銀研發出以無人機探測災害被埋者手機信號
普通對話 AI材料可自我學習并形成“肌肉記憶”
普通對話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普通對話 為什么Wi-Fi6將成為未來物聯網的關鍵?
普通對話 馬斯克出現在推特總部 收購應該沒有懸念了
普通對話 臺積電澄清: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
普通對話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發動機研制獲重大突破
普通對話 多管齊下,VMware跨云服務助力企業云轉型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
普通對話 蘇少林:打造北京數字經濟“五強”,助力標
普通對話 中國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方面取得
普通對話 華為楊超斌:邁向5.5G持續創新,開啟5G產業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加強創新力度,協同推進6G
普通對話 信通院總工敖立:5G工業模組是產業鏈特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