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思模看來,原材料緊缺的燃眉之急,對很多中小UPS品牌而言無異于一場痛苦的煎熬. 近兩年來,電力緊缺的情況時有發生,大面積的拉閘限電波及全國很多省市,而減小或避免損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采用UPS(不間斷電源設備)。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電荒對近些年來增長緩慢的UPS行業而言,提供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機會。
“現在看來,即使是電力緊缺的良好契機,也未必能掩蓋UPS行業所面臨的危機,可以說這一行業的洗牌卻因此大大加速了。”在東方易事特公司董事長何思模看來,現在并不是UPS歡欣鼓舞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挑戰大于機遇。
何思模提供的理由如下,2005年度鐵礦石漲幅71.5%,電解銅、塑膠的增幅也高得驚人。而這些恰恰是UPS生產最基本的原材料,如果根據原材料的增幅來制定價格,那么UPS的價格漲幅也應該在100%以上才對,而實際上,UPS在市場中根本沒有漲價的跡象,反而有進一步拉低價格的趨勢。
“這樣的燃眉之急,對很多中小UPS品牌而言無異于一場痛苦的煎熬”何思模對此評論到。
有規模才不會被淘汰
“近期我們的UPS銷量是增長了40%,而在這個時候,很多廠商也同時面臨著等米下鍋的窘境。”據何思模介紹,現在UPS行業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去滿足市場的銷量,而是很多廠商如何滿足自身原材料供應的問題。
因為僧多粥少,所以原先很多不會出現的問題現在都暴露了。例如帳期,以前還可以晚些回款,而如今必須現款交易,而且有現金也未必能保證就有原材料供應。而何思模由此也真正體會到規模的重要性。
“像做UPS的機箱,本身就是易事特自己控制的工廠,另外像變壓器、電池都是易事特自己生產的,因此易事特可以把成本控制在很低的范圍內。”何思模甚至認為,在今后UPS的廠商銷售規模一年不能超過億元的話,生存都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最后能在這一市場活下去的,也許不過3-5家廠商。
當然,易事特的目標還不僅僅是活下去,最近他們又并購了一家歐洲優秀的UPS企業。根本目的還是讓易事特成為一個在國際上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何思模個人覺得國產UPS廠商跟國外廠商的產品技術上差距其實不大,主要的差距體現在理念上,“國外廠商的一個很值得學習的優點,就是市場策劃會早于研發。”
充分釋放成本壓力
何思模認為,國產廠商要壯大,根本還是要走技術研發的路子。所以現在東方易事特集團有著自己龐大的研發隊伍,在UPS行業擁有者多項的技術成果,有的甚至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單從產品系列來說,易事特的UPS產品在國內廠商中肯定是最豐富的,型號也是最多的。”
除了在研發積極投入之外,何思模還把降低成本的腦筋動到銷售前端去。截至到2005年4月,易事特在全國已經布局建設了136家分公司,這么龐大的數字,可以說在整個IT領域都是極為罕見的。
“這136個分公司,是我們用了15年的時間來設立的,因此這樣的優勢并不容易復制。”何思模稱自己是做銷售出身,所以在公司內部很早就進行了扁平化渠道體系的建設,很多畢業的大學生來到易事特之后就有意識培養其成為分公司的負責人。如今看來,這收到極為良好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易事特這136個分公司大多設立在二、三級城市,而在這些城市中,易事特在用戶心目中往往就是UPS的第一品牌。有時候很多省會城市的銷量反而趕不上一些二三級城市,像易事特在湖南長沙的銷量反而不如常德好,在何思模看來,這也說明很多二三級城市的銷售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正因為易事特擁有極為暢通的渠道體系,所以才能將原材料瘋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降至最低。何思模表示,因為自己也是做代理銷售起家,深知渠道最忌諱的便是壓貨,所以易事特會盡量調配好各地的庫存,并會很好處理分公司與當地代理商之間的關系,像決不允許分公司對外報價。而在一些行業大單中,易事特會以廠商的名義與客戶簽訂合同,再給實際操作的合作伙伴予以很多的優惠條件,例如合理的帳期等等,這也得到了代理商的廣泛歡迎。
“今后我們的策略是,把高端技術引導到低端,并大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今后易事特的渠道體系中,系統集成商會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此何思模的看法是:“賣產品不如賣方案,賣方案其實就是在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