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駁闞凱力:實行單向收費之日為期不遠 |
|
[ 通信界 / C114通信網 / m.6611o.com / 2005/11/1 23:22:25 ] |
|
|
|
|
又到兩會時節,關于手機資費的單向收費問題再度被媒體關注。電信專家闞凱力教授再次發出聲音:“支持資費下降,反對單向收費”。資費下降肯定是趨勢,這個不應闞教授提醒,大家都明白,對于反對單向收費,筆者實在不敢茍同,為什么固定電話實行幾十年的單向收費,而移動電話卻不能實行單向收費?目前移動資費下降、單向收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事實上的單向收費,為什么移動資費不能扯下這條遮羞布,大大方方實行單向收費?
實行單向收費不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對于反對單向收費的理由,闞教授在去年已經有了高論,其中的一個理由就是“手機單向收費的結果必然嚴重影響手機的使用價值”。原因是單向收費會提高單向呼叫的費用,導致使用手機的人越來越少,所以闞教授認為,“結果必然大大降低手機的使用價值,從而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這個理由看起來蠻有道理,但是仔細分析起來,完全是個悖論,尤其是其“必然大大降低手機的使用價值,從而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更是讓人無法接受。姑且按照闞教授的理論,單向收費會提高單向呼叫的價格,但是作為消費者來說,我愿意使手機,說明我就可以承受這個價格,我不能承受,那我就不使用手機,轉而使用固定電話,即便我打電話多掏了錢,但是接電話不掏錢,結果只能是兩下相抵,消費者自身利益基本上沒什么損失。
顯而易見,如果手機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只會損害移動運營商的利益,不知道闞教授是怎么會得出“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利益”這樣的結論的,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實行單向收費不會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大的影響
從闞教授反對單向收費的原因看,根本的原因是“實行單向收費會嚴重影響手機的使用價值”,實質是擔心單向收費會改變現有的電信市場格局,移動運營商會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場。姑且不論移動運營商受到損失與闞教授有何干,僅僅分析這個結論,這種說法也是沒有道理的。
固定網絡與移動網絡各有各的優勢,移動電話攜帶方便的優勢是固定電話無法替代的。如果實行單向收費,有可能會提高呼叫方的費用,免去接聽方的費用,可能會對運營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總的來說,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用戶在固話與手機同時存在的時候,首先選擇使用固話,這種情況從移動電話登陸中國內地開始,就已經存在了,盡管大陸的移動資費高于固話的8倍,中國的移動電話市場仍然能做到2.6億戶、一年3000多億元的規模,超出固話1000億元,說明了移動電話具有強大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行單向收費,是只是改變了結算方式,并沒有提高移動資費,對用戶來說,愿意使用移動業務的時候,因為資費事實上沒有提高,所以不會因為實行單向收費而改變其消費習慣,總體上不可能對電信市場不會產生很大的沖擊。
即便單向收費可能會對對移動運營商產生一定的影響,移動運營商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來吸引用戶,目前幾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利潤最高,說明了移動運營商完全有能力應對單向收費帶來的影響。
況且,經過長期的雙寡頭競爭和小靈通的沖擊,移動資費在很多地區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事實上的單向收費,不管是消費者、運營商還是投資者,對于資費下降和單向收費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所以,認為單向收費會嚴重影響手機的使用價值是沒有道理的。
實行單向收費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搞好互聯互通
闞教授反對單向收費的第二條理由是,“單向收費將使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進一步惡化”,理由是“與天然壟斷的市話不同,移動通信是一個高度競爭的業務。在目前雙向收費的條件下,盡管聯通與移動的競爭打得血肉橫飛,但是聯通高層近來明確表示,其GSM網的話音業務與移動之間不存在互聯互通的障礙。原因很簡單,就是聯通和移動各自向自己的用戶收費,雙方‘井水不犯河水’”。闞教授認為,只要雙向收費,雙方有利可圖,互聯互通就會很好解決。
闞教授此番道理完全回避了產生互聯互通問題的根本原因,業內人士盡人皆知,新興運營商只有通過與大網互聯互通才能生存,主導運營商不愿意互聯互通根本原因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領域出現競爭者,在互聯互通上設置障礙的目的是遏止新興運營商的發展以維護自己的壟斷或者主導地位,這個問題并不是得到有限的收益就能解決的。
如果闞教授認為雙向收費能作好互聯互通工作,那筆者要問,多年以來,聯通和移動一直是雙向收費,為什么互聯互通問題還是頻頻發生,去年還發生了聯通因為CDMA互聯互通問題將“官司”打到國務院的事情,顯然不是因為CDMA與中國移動的GSM之間沒有實行雙向收費。
正是由于沒有按照成本結算,實行雙向收費,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結算方式,導致有些主導運營商以互聯互通缺乏利益驅動為名在互聯互通上進行消極怠工,所以,只有按照成本定價,單向收費,相互結算,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才能有力的推動行業解決互聯互通難的問題。
單向收費牽一發而動全局,只有實行單向收費才能實現真正的市場競爭
在2000年的時候,信息產業部開始對移動電話單向收費做調研醞釀了新的單向收費的模式,后因消息提前曝光引起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香港股價下跌而放棄。此事表明了政府早就有過實行單向收費的計劃和方案,說明了單向收費具有可行性。
目前,單向收費之所以遲遲難以出臺,關鍵在于沒有建立一個以成本為基礎的結算模式,缺少這個模式正是當前電信監管中需要迫切解決的核心問題,一旦這個模式建成,幾乎絕大部分的監管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普遍服務、號碼攜帶等電信領域的焦點問題都離不開以成本為基礎的結算模式。
闞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實行單向收費,“固話撥手機,手機的那份錢固話出不出?”筆者以為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應該由消費者出,為什么?這是運營商之間相互結算的問題,與消費者無關,如果電信認為成本高,不能維持運營,提高價格,那好,用戶可以選擇別的運營商,比如網通、鐵通。
事實上,單向收費是可以運營的,中國電信拆分以后,一家成兩家,成立新的中國電信和網通集團,并沒有因為兩網之間要結算再實行雙向收費。
建立了以成本為基礎的結算模式,實行單向收費,各家收各家的錢,各自用戶打了對方多少電話,各自相互結算,業務好、管理好、成本低的運營商就能生存下來,業務差、管理差、成本高的就應該淘汰,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運營商的競爭力。
所以,如果實行單向收費,移動運營商肯定不會按照闞教授的方式將被叫方的費用機械的加到主叫方,即所謂的“0.4元變0.8元”的說法,自然會把0.8元降到0.6或者0.5或者更低。當然,有好事者會擔心,這樣的價格移動運營商能撐下來嗎?筆者以為,這個就不勞闞教授這樣的專家擔心了,移動運營商自然會加強管理、減低成本、提高服務、加大業務創新來應對的,并且移動運營商本身也有能力應對。
單向收費萬事俱備,實行之日為期不遠
目前,去年夏天監管機構開始籌劃建立以成本為基礎的結算模式,到2003年底,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之間的結算模式已經確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固網運營商之間,固網運營商與移動運營商之間的結算模式也將確定,這種模式的確定將為單向收費以及更多新政策的推出打下基礎。
隨著競爭的逐漸加劇,原來的電信資費政策已經名存實亡,小靈通的進入,也使得原本維持“最后體面”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移動資費也開始跳水。
最近,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奚國華在多個場合表態,將對電信資費進行調整。
有媒體報道,“號碼攜帶”被寫入相關法律的提案,號碼攜帶與單向收費具有很大的聯系,一般來說,實行號碼攜帶業務大都以單向收費為前提。
由此種種現象可以預見,單向收費的日子離中國老百姓會越來越近了。
|
作者:C114通信網 合作媒體:C114通信網 編輯:顧北 |
|
|
|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通信界,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通信界”。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月內進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