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日前落幕,但“數字中國”的風口正盛,數字化浪潮在多個行業掀起變革,其中信息化水平長期處于“吊車尾”位置的建筑行業變革的步伐加快,“數字建筑”已成為行業共識。
5月3日,建筑行業信息化龍頭企業廣聯達召開2018年度投資者大會,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與會。截至5月4日收盤,廣聯達(002410,SZ)收于26.55元/股,創近兩年最高股價。
實際上,2018年以來,機構投資者頻繁調研廣聯達,對于其業務結構和發展前景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廣聯達以造價軟件起家,深耕建筑行業二十余年,于2017年提出“二次創業”,欲從建筑產業發展的協助者成長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在2018年度投資者大會上,“數字建筑”概念提出者、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闡述其對建筑行業數字化發展的理解,并首次提出構建“數字建筑平臺生態新體系”。
構建生態平臺助行業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我國建筑活動污染占全部污染的40%左右,建筑業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50%;另一方面,建筑業整體利潤僅為1%-3%,遠低于其他產業。
建筑行業的變革勢在必行,數字建筑也應運而生。刁志中認為,建筑行業必須升級到工業級的精細化水平,以“讓每個工程項目成功”為目標,在零缺陷和零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將工程進度加快50%、成本降低1/3、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50%。
在刁志中2016年首次提出“數字建筑”概念后,廣聯達在今年發布了《數字建筑白皮書》,對數字建筑概念進行體系化闡述,并在2018年度投資者大會上首次提出構建“數字建筑平臺生態新體系”。
據介紹,“數字建筑”是指利用BIM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行業戰略。“數字建筑平臺生態新體系”的構建,刁志中將其與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三全升級”,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三化支撐”,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的“三新驅動”并列,作為“數字建筑”的內涵,謂之“一生態”。
“建造這樣一個平臺確實不是一家公司能夠完成的,所以廣聯達希望成為這樣一個平臺的搭建者,平臺的背后就是要有生態系統,要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做數字建筑平臺。”刁志中表示,廣聯達希望通過建造平臺給每個項目賦能,同時給建筑業生態鏈企業賦能。
“用數字建筑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的目的是讓每個工程項目成功。在每個項目成功的背后都有廣聯達的身影,每個工程項目都要接水、接電、接廣聯達的數字建筑平臺。”刁志中的總結道。
研發投入加碼掌握核心技術
平臺的搭建關乎整個建筑行業信息化的長期發展,自主可控技術的掌握程度是平臺能否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對于中國這么大體量的建筑市場,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所有的數據、應用都會在國外’轉圈’,這對我們數據的安全和行業的升級都會帶來諸多影響。”廣聯達董事、總裁袁正剛在2018年度投資者大會后接受訪問時表示。
袁正剛介紹,按照軟件行業“云化”趨勢,沒有核心技術就意味著沒有壁壘,廣聯達在較早時期已經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關鍵性,因此在2000年決定在自建平臺上發展業務,目前“數字建筑”的基礎技術,如底層圖形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均是“閉門技術”,廣聯達在長期的研發基礎上已經形成了自有優勢。
“廣聯達的圖形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底層(技術)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針對中國企業的需求從底層的技術開始進行全方位的支持。”袁正剛在接受訪問時表示。
核心技術突破是需要“冷板凳”的磨礪,以及長期的資金投入。自2016年突破20億元營收后,廣聯達2017年度營收再獲15.28%的增長,突破23億元,歸母凈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11.62%。在業績穩健增長的基礎上,廣聯達2017年的研發投入達到6.59億元,同比大增31.74%,占營收比例為28.18%。
“行業的長期發展需要核心技術作為支撐,廣聯達持續投入研發力量不只是為了廣聯達自己,我們也希望用我們的技術去建設一個數字建筑生態,目前我們現在已經將BIM這樣的一些技術平臺開放給行業,很多第三方軟件公司或者有軟件開發能力的客戶,他們都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做個性化服務。”袁正剛介紹。
施工業務“兩橫兩縱”成長潛力大
廣聯達從造價入手,實現了“讓每一個預算員甩掉計算器”的創業目標。沉浸建筑行業20年以來,其業務版圖也在不斷擴張。
袁正剛2018年度投資者大會上介紹,當前公司有四大業務板塊:造價業務板塊,包括國內外造價、電子政務及工程信息業務;施工業務板塊,包括BIM建造、智慧工地及數字企業業務;創新業務板塊,包括規建管一體化方案、甲方BIM+PM方案;生態業務板塊,包括戰略投資、新金融及教育培訓業務。
施工業務是廣聯達繼造價之后的重點開拓領域。有數據顯示,當下的建筑業仍是信息化水平較差的行業之一,而較低的數字化起點意味著更大的數字化轉型空間。
據介紹,廣聯達施工業務方向包括BIM建造、智慧工地、數字企業,三個方面將形成一個整體。目前,廣聯達施工業務已成功布局“兩橫兩縱”四大重點產品,包括智慧工地平臺、BIM 5D平臺、進度管理、安全管理,涵蓋工地層和項目層。
其中,BIM 5D是廣聯達的“拳頭”產品。袁正剛在接受訪問時介紹,BIM產品在長期打磨后,于2013年8月發布,其功用及價值正在不斷顯現。“現BIM 5D的價值在施工企業,特別是施工總承包企業越來越受認可,另外現在有些甲方,包括有一些造價咨詢公司,他們想做BIM轉型,也在充分使用BIM5D這個產品。”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自2018年開始落地,該標準的實行填補了我國BIM技術應用標準的空白,有助于BIM應用的推廣。袁正剛介紹,廣聯達一直積極參與BIM國標的制定和落地,目前BIM市場的拓展在各方推動下向好趨勢愈加明顯。
處在“數字中國”建設風口,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將迎來一片藍海。“數字建筑的概念,可能大家聽完覺得很遠,其實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刁志中表示,未來廣聯達將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數字建筑平臺生態新體系,助推整個中國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