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免费_国产精品电影一区_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_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 通信界 >> 5G >> 新聞正文  
 
腦洞大開!通信界五大院士話5G:未來一切物體皆可成為手機?這些領域有投資機會
[ 通信界 / 張穎聰 / m.6611o.com / 2019/11/20 17:39:23 ]
 

  11月20日-11月23日,2019世界5G大會在北京召開。

  在11月20日的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國內通信界五位院士匯集一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主持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分別發表演講,共話5G發展挑戰,探索5G“殺手級”應用領域,并暢想6G以及未來通信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

  暢想虛擬化移動終端

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
  陸建華院士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他長期從事無線傳輸理論及應用研究,在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衛星通信與空間信息網絡技術、多媒體信號處理、深空探測通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陸建華暢想,未來通信網絡,可能會出現虛擬化移動終端,隨便一個物理實體終端,只要指紋一識別就是手機,也就再也不會出現很多人“丟了手機跟丟了魂兒”一樣的事情。

  此外,陸建華指出,未來通信網絡需要面向機器提供服務。“現在的網絡是面向人的,未來機器越來越多了,生產線80%是機器人,這些機器怎么用這個網絡?所以網絡要全新設計,從面向人的網絡設計走向構建服務機器通信的網絡信息機制和架構。”

  未來的通信網絡也提出挑戰,陸建華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共享共建的體制機制和網絡機制問題,建立天地一體化網絡發展按需覆蓋的新模式,從而適應業務時空尺度的不均勻性,大幅度提升資源利用率。

  移動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上升到新的層面。陸建華稱:“如果把互聯網比作是人的胃,移動網絡比作人的口,病毒現在都是從口上直接就進去了,顯然是不合理的。這里碰到一個新的問題,原來安全研究是有邊界的,現在則是整個網絡系統都需要考慮安全。這時候,移動網絡就要主動研究它的內生安全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

  對毫米波等前沿通信技術要提前布局

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
  劉韻潔院士現任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級高工,主持設計、建設并運營了國家公用數據網、計算機互聯網、高速寬帶網,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劉韻潔表示,互聯網業務形態賀業務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語音型業務,發展為現在的消費型網絡,未來將是生產型互聯網。他認為,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是智能、柔性、可定制的。

  “我們現在的網絡就是個普通道路,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高鐵、航空,未來的網絡必須要滿足不同的差異性的各行各業的需求。不僅要有普通的道路,也要開通高速公路、高鐵或者航空航線,這是實體經濟的需要。”劉韻潔說。

  劉韻潔暢想了面向2030年的全息全感通信業務場景,將是對現實視覺的完整重構。比如沉浸式購物時,遠程買花在家里就能聞到花香,虛擬沉浸式游戲里出現的撞擊痛感在真實世界里也可以感受到。

  而面向2030年的未來網絡體系架構,將應該提供萬億級、人機物、全時空、安全、智能的連接與服務,滿足工業互聯、多感全息、遠程醫療、空間通信等全新業務需求,在技術指標上則能實現超低時延(毫秒級)、超高通量帶寬(>1Tbps)、超大規模連接。

  同時,劉韻潔強調,必須保持對前沿通信技術的重視和布局。“一個問題是中國5G以及6G的頻譜資源能維持多長時間?將來早晚要走到毫米波。毫米波技術,比如芯片方面,中國大陸還沒有,現在中南大學實驗室毫米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網絡架構要怎么布局這個事情要做好準備,否則所謂中國5G的優勢也就維持5、6年。5、6年以后,這個接力賽誰跑在前面,對此不應該大意,不應該過于樂觀。”

  此外,劉韻潔也強調網絡安全,需要改變現有分割行駛的局面,進行一體化安全設計。“陸海空一體化網絡、網絡虛擬化/切片、確定性網絡、光+IP、邊緣計算、網絡人工智能、開放開源等創新技術趨勢正在深入影響和變革網絡的產業形態,亟需加強網絡2030技術布局與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

  標志性應用和設備是5G成功的關鍵

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
  余少華院士擔任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光纖通信技術和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長期從事光纖通信與網絡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國家973和863等十余國家項目,均實現成果轉化和大量應用。

  余少華的演講主要探討5G時期的標志性應用和設備。

  他指出,前幾代移動通信的標志性應用和設備有其內在的邏輯。比如2G時,標志性應用是語音服務和短信,標志性設備就是數字移動電話(如諾基亞);3G時,標志性應用時彩鈴彩信、可視電話、窄帶數據服務,標志性設備就是智能電話(如iPhone);4G時,標志性應用則大為豐富,包括微信、支付寶、直播、定位服務、寬帶數據服務、VoLTE,標志性設備就是高清全面屏智能電話以及簡單的可穿戴設備。

  余少華說,5G的投資可能比4G要大很多, 5G時代的標志性的應用和新的設備到底是什么?

  他認為,5G同4G相比應該有巨大的差別。5G的速率提高10-100倍,峰值速率則達到10Gbps,時延要低于1毫秒,連接的密度增加10-100倍,所以5G將在多種場景下形成豐富的標志性應用和新設備。

  余少華提供了三個維度來尋找5G的標志性新應用和新設備。

  從人與人連接角度,標志性新應用可能是沉浸式虛擬社交和游戲,標志性的應用和設備是高清云VR/AR設備;從物與物連接角度,標志性新應用可能是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智能工廠,標志性設備就是垂直行業的自動控制設備和機器人等;從人與物連接的角度,標志性新應用可能是遠程的飼養和放牧等等,這樣就可能出現各類生物傳感等新設備來支撐這一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

  5G標準尚未完全成熟 需要保持耐心等待

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圖片來源:世界5G大會
  尹浩院士主要從事通信網絡技術研究,在復雜環境通信網絡理論方法研究、體系結構設計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主持完成多項重大型號科研項目。

  尹浩認為,5G將觸發“大智物云”的聚合效應,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融為一體,產生遠遠超過單個技術能力的聚合效應。

  尹浩也指出,5G大規模部署商用面臨很多挑戰,“比如高密度的組網、多天線多業務的接入網絡其規劃建設實際上很復雜;還有核心網的建設、網絡的云化導致規劃和運維問題;5G還面臨更加嚴峻的網絡安全的問題;5G尚未出現殺手級的應用,產業鏈生態環境怎么構建”等等。

  尹浩表示,5G相關標準還不完善。“現在的標準R15只是提出支持eMBB(增強帶寬),R16完整版、R17將到明年底才能完善。在標準完善的過程中,運營商要同步規劃網絡建設就需要認真考量很多問題。比如5G要在工業互聯網落地,第一,面臨跨界融合不充分的挑戰,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的行業壁壘是存在的,共建共贏的生態還沒有形成;第二,針對最后一公里的邊緣網絡標準化的建設難度比較大。”

  尹浩呼吁大家保持耐心等待,5G網絡穩步建設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加強設備商、運營商、芯片等整個產業鏈來合作共贏,來助力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

  將創造13.2萬億美元經濟產出

  綜合上述院士的演講內容,未來通信發展充滿想象空間。高通(Qualcomm)近日還提高了對5G經濟創造價值的預測。

  高通宣布,最新研究結果預測,到2035年,5G將創造13.2萬億美元經濟產出,此次更新的數字與2017年預測數字相比增加了1萬億美元!


  2017年,由高通(Qualcomm)委托、IHS Markit研究發布的《5G經濟》獨立報告曾預測,到2035年5G創造的經濟產出價值為12.3萬億美元。

  正如中信證券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師許英博此前在2019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分析5G投資機會時所說:

  “我們可以看看4G的機會在哪里,來推演5G的投資機會。4G的最大的機會既不是通信設備,也不是運營商,也不一定是手機公司,而是網約車、是移動支付、是移動游戲、是移動電商、是外賣、是短視頻。

  那么是不是能夠簡單地得到一個類比的結論,5G最大的機會可能不在TMT領域,而在消費、制造、金融等更廣義的傳統行業領域。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想并期待,未來的5G投資領域,就是幾乎國民經濟的所有范圍,哪個行業能說跟5G沒有關系嗎?5G疊加新科技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能力,將是誕生20年后市值最大公司的重要領域來源。

  5G有哪些投資機會?遍布醫療、家居、物流、農業、教育等宏觀經濟的所有角落。”

 

作者:張穎聰 合作媒體:通信界 編輯:顧北

 

 

 
 熱點新聞
普通新聞 同級最強!天璣8200實測成績放出,iQOO Neo7 SE神機配神U
普通新聞 中國信通院:我國部署超 7900 張 5G 行業虛擬專網
普通新聞 省內首個智慧康養平臺,點亮“銀發族”數智生活
普通新聞 中國移動與中國寶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普通新聞 云巨頭深陷高管離職風波!三千億美元市值已蒸發一大半
普通新聞 中國軟件三十年:煙塵隱入,夾縫重生
普通新聞 馬斯克世界首富之位被LVMH老板短暫超越
普通新聞 蘋果將推“高級數據保護”功能 允許用戶對更多iCloud備份數據進行加
普通新聞 臺積電加大對美投資建廠,半導體關鍵技術會外流嗎?
普通新聞 數字化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紅帽助力客戶實現多維轉型
普通新聞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8年5G簽約數將超過50億
普通新聞 我國將邁入百億物聯發展征途 分三階段實現
普通新聞 黑客帝國重現?馬斯克腦機公司將開展人體試驗:有點瘋狂
普通新聞 OpenAI發布新作:ChatGPT聊天機器人
普通新聞 2023年人工智能發展預測 企業如何成功采用AI?
普通新聞 愛立信:5G增長快于以往任何一代移動通信
普通新聞 突破千萬大關之后 被誤讀低估的VR
普通新聞 臺積電1nm新廠計劃已上報 將落地新竹
普通新聞 三大運營商股價創年內新高,新發展模型下價值如何重估?
普通新聞 解密“個人信息保護認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通信界,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通信界”。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月內進行。
通信視界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術,5G-A賦
普通對話 英特爾王銳:中國戰略是我們的全球戰略之重
普通對話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普通對話 華為林柏楓:聯接升級,激發商業增長
普通對話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NVIDIA發力數字孿生:站在虛擬和現實之間
普通對話 韋樂平:網絡深度轉型最明確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6G標準面臨小圈子風
普通對話 華為丁耘:綠色ICT,共創新價值
普通對話 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方迎:將在中國市場重點做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廣電5G商用對行業競爭格局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陳忠岳:從“提速降費”向“提速提
普通對話 華為胡厚崑:5G+工業互聯網 數據驅動是關鍵
普通對話 華為郭平:每個人磨好自己的豆腐,就會有一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楊杰:加快推進新型平臺用工模式規
通信前瞻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轉
普通對話 物聯網設備在智能工作場所技術中的作用
普通對話 軟銀研發出以無人機探測災害被埋者手機信號
普通對話 AI材料可自我學習并形成“肌肉記憶”
普通對話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普通對話 為什么Wi-Fi6將成為未來物聯網的關鍵?
普通對話 馬斯克出現在推特總部 收購應該沒有懸念了
普通對話 臺積電澄清: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
普通對話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發動機研制獲重大突破
普通對話 多管齊下,VMware跨云服務助力企業云轉型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
普通對話 蘇少林:打造北京數字經濟“五強”,助力標
普通對話 中國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方面取得
普通對話 華為楊超斌:邁向5.5G持續創新,開啟5G產業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加強創新力度,協同推進6G
普通對話 信通院總工敖立:5G工業模組是產業鏈特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