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云計算市場報告顯示,中國云市場整體保持高增長,2022年Q1中國云市場總體規模達到73億美元,同比增長21%。在市場份額方面,由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組成的“中國四朵云”市場份額合計占比達到78.8%。

然而,相對于在市場規模上的較快增長,云巨頭在云計算方面收入的增長速度卻在放緩。得益于前幾年互聯網行業紅利釋放,云計算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流量和用戶時長的見頂,云計算的增速放緩屬于正常現象。不過,國內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不會變,如何在其中尋找機遇,是各大云廠商面臨的考題。
云巨頭增速放緩已成既定事實
5月底,阿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財年業績。其中,阿里云EBITA利潤(息稅前利潤)從2021財年的虧損22.51億元改善為2022財年的盈利11.4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里云成立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
2022財年阿里云收入相比2021財年同比增長23%,增速有所放緩。其2021財年,來自云計算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50%。而這種增速的放緩在阿里云已經持續了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一個財年,阿里云各季度收入分別為160.51億元、200.07億元、195.39億元、189.7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9%、33%、20%、12%。
不僅是阿里云,騰訊云也是如此。目前騰訊不再單獨公布騰訊云的收入,而是將其納入到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的業務范疇內。騰訊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金融科技與云整體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10%,低于市場15%~20%的增速預期。同期,百度智能云業務營收達39億元,同比增長45%,相比前幾個季度均超50%的高增速也有下降。
國內云市場相對疲軟,反觀國際市場,今年一季度亞馬遜等幾大國際云巨頭的增速卻很亮眼。亞馬遜云科技(AWS)在今年一季度增長非常亮眼,營收增長37%達184億美元,占亞馬遜總收入的16%左右。同時,作為最早實現盈利的云巨頭,其凈利潤同比增長近57%,達65.2億美元。
阿里云在財報中表示,2022財年的收入同比增長放緩,主要是由于互聯網行業頭部客戶逐漸減少使用阿里的海外云服務,以及來自中國互聯網行業客戶的需求減少所致。騰訊云也給出了類似的原因,其在財報中解釋,收入同比下降是緣于重新定位了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從單純追求收入增長到實現健康增長,并主動減少虧損合同。
國內互聯網行業因整個行業的流量和用戶時長見頂,造成行業性的云服務增速下降,各大云廠商的營收增速也隨之放緩。同時,以移動云、聯通云等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在加速趕超互聯網云大廠,倒逼著各大互聯網云廠商對產品及業務做出更為智能化的升級,同時加速布局新生態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云競爭進入2.0時代,PaaS、SaaS將成角逐疆場
一般而言,企業有三種云計算服務模式可以選擇:軟件即服務(SaaS),這是一個完整的軟件應用程序,具有用戶界面;平臺即服務(PaaS),開發人員可以在其中部署自己的應用程序的平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機器、存儲和網絡資源,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安裝自己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支持資源來管理。
如果說IaaS市場已經相對固化,那么PaaS和SaaS的競爭才正酣。在云行業,IaaS底層標準化程度高,但毛利率僅為10-15%,在競爭市場份額的初期,只要舍得投入,規模都會快速增長。相比而言,PaaS與SaaS的毛利率可高達50%-70%。PaaS、SaaS是基于IaaS底層基礎設施衍生出的系統級和應用級服務,更凸顯定制化的商業服務和產品技術等能力。
如今,各大云廠商都在不約而同地將觸角伸到PaaS、SaaS領域。騰訊表示,要重新定義云業務的發展重心。今年一季報中,騰訊表示,將不再聚焦于規模增長,而是更看重企業服務業務的健康增長,主動縮減虧損業務,并將資源集中于視頻云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PaaS解決方案。
在通信及協作SaaS方面,騰訊融合打通了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及騰訊文檔,騰訊在2021年年報中也表示,要優先考慮擴大SaaS的業務規模,國際市場上核心企業服務SaaS(如CRM軟件)商業化的成功經驗,以及本土PaaS支出的重大規模及高速增長,印證了核心企業服務SaaS在中國的商業化潛力。
為了加強PaaS和SaaS的聯動,騰訊早已做了較長期的準備。早在2019年騰訊推出千帆計劃,孵化一系列連接器,比如IDaaS、iPaaS、EIAM、低代碼等等,提供賬號、數據層面的連接能力,在財務、HR、工業等賽道,基于這些連接器和商業伙伴建立合作。
阿里財報也透露了其戰略重心變化。過去十年,阿里云以飛天云操作系統為核心,建立了自研芯片、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2020年,阿里云先后推出的“云釘一體”戰略,以及發布“無影”云電腦,將云的使用形態推向更易用的界面,以及更個性化的設備終端。
阿里云與釘釘緊密結合的“云釘一體”,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靈活開放的SaaS平臺。而釘釘的開放PaaS平臺是一個DAU過億的超級App,具備強大的品牌認知度和服務商體系,其以即時通信的高頻場景,去帶動低頻的行業應用,將行業解決方案嵌入企業溝通流,提供了高效的開發工具和分發平臺,從而大幅降低了SaaS開發的門檻。
2020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企業技術服務平臺火山引擎正式上線。去年底火山引擎被列為六大核心業務板塊,升級為獨立BU,發布全系云服務產品,字節跳動開始全面進入公有云市場。在最初階段,字節云就把中心放在了PaaS與SaaS領域。字節跳動在云基礎設施方面雖然基本覆蓋主流IaaS產品,但中期仍需要持續加強。作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字節跳動在短視頻、信息分發、廣告營銷等領域具備深厚積累,因此在應用端,將持續推進內容與視頻分發、營銷數據管理、AB測試、內容制作與分析等領域的PaaS及SaaS應用產品。
尤其是字節云旗下辦公協同SaaS產品飛書的發展勢頭強勁,與企業微信、釘釘競爭激烈。在遠程辦公大環境下,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QuestMobile的4月最新數據,飛書MAU增至619萬;企業微信4月MAU略降至9530萬;釘釘MAU略增至2.26億,從增速上看,基數小的飛書增速最快。
據艾瑞咨詢研究院估算,從2016年起,中國企業級SaaS市場規模就呈穩步擴張趨勢,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304億元。而根據產業互聯網媒體B2B內參數據,2021年國內SaaS賽道共有268起投融資事件,平均每月22起。今年前4個月國內的SaaS賽道有近百家企業獲得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百億。從整個市場的增速看,PaaS市場增速也已經明顯高于IaaS市場。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同比增長40.1%,PaaS市場同比增速為55.7%。
在IaaS蛋糕被頭部大廠快速分食后,中小企業用云需求將是中國云市場的新藍海。目前,中小企業數目超過4000萬。在線辦公協同、低代碼、云原生、分布式等開放、開源的云服務能力將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助力,正成為各大云廠商發力的技術方向。隨著云業務的深入發展,頭部云廠商在PaaS和SaaS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云計算是高速增長的市場,導致很多廠商追逐風口。但云計算行業不僅需要有耐心、強大的技術、雄厚的資本以及長期的積累作支撐,還要俯下身來傾聽客戶需求。云計算賽道足夠寬闊,但是生態中的參與者各有分工,既要有人搭好底層基礎架構,也需要有人構建上層平臺和應用,只有做自身最擅長的事情,才能找到通向勝利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