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 本屆大會以“共創共享 共商共贏”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
本屆大會設置了論壇、博覽會、大賽三大板塊以及系列配套活動,得到了23家國際機構的支持。博覽會第一次打造了“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展示形式,國內外130多家機器人領軍企業將攜帶著500多件展品“炫技”高精尖。此外,在今年的大會上,人形機器人專區將首發亮相。
個頭不大,來頭不小。在機場、醫院、政務大廳、展館、購物中心等公共服務場合,服務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常見。北京商報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各種機器人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現場真人與仿真人形機器人一同亮相,宛如雙胞胎;智能輔助行走穿戴設備則幫助殘疾人如同正常人一樣行走;剛剛過去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把冰上運動帶火了,現場的冰壺機器人也不甘示弱,打起了冰壺;此外,更有百余只“機器狗”現場起舞,為觀眾帶來一場酷炫的科技體驗秀……
在“機器人+農業”專區,則展示了大田作業機器人、林果作業機器人、設施農業作業機器人、畜禽養殖機器人等。其中北京博創聯動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智能插秧機和智慧農場讓人眼前一亮。
在“機器人+醫療”專區,一批醫療機器人頗為吸睛。它們的“手”動作精細,能在腹腔里進行微創手術,甚至能在大腦上動刀,以精準的操作救治腦出血患者;還可以代替醫生完成血管介入手術,讓介入手術醫生遠離射線的威脅。
位于A館的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展臺,一款地磚鋪貼機器人通過激光導航、視覺識別、標高定位等技術,可自動行走、精準移動、自主鋪貼,完成瓷磚膠的鋪設、地磚運輸等一系列動作,可應用于住宅、高鐵站、機場、寫字樓等場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在發布會上表示,機器人作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正在加速向人類的生產生活及眾多領域融合滲透。機器人產業也展現出了極大的發展潛力。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在疫情背景下保持強勁增長,安裝量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8.7萬臺,同比增長27%。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也持續快速發展,創新活躍。
產業觀察家許意強表示,當下機器人行業最主要的工作,是推動工業通用機器人的普及。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概念形成,在農業、制造業、物流、金融、商業、家居等行業形成多類型的應用場景。機器人取代可重復的繁重人類體力勞動將是大勢所趨。
汪宏強調,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創歷史新高,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了36.6萬臺,比上年增長了67.9%。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了921.4萬臺,比上年增長了48.9%。為有效引導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工信部將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全面提升產業基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