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免费_国产精品电影一区_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_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 通信界 >> 智慧 >> 新聞正文  
 
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呈現新特點新趨勢
[ 通信界 / 黑白 / m.6611o.com / 2022/10/18 15:50:03 ]
 

近幾年來,中國城市掀起了建設智慧大腦的浪潮,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融入智慧城市的互聯之網,由此獲得便利安全的體驗。近日,Gartner發布《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技術成熟度曲線》,幫助政府和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首席信息官(CIO)評估新興趨勢與技術的成熟度及其對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影響。

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呈現新特點新趨勢

Gartner研究副總裁相斌斌表示:“中國的‘十四五’規劃(2021—2025)將增進民生福祉、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推動綠色發展和實現低碳經濟列為發展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些影響和后果是永久性的,改變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間,許多新興技術的需求都出現了增長,這并非巧合。在今年的中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技術成熟度曲線中,上述趨勢是構成重要主題與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

2022年智慧城市發展:聚焦28個市場關注度,包括3項新增技術

其實,智慧城市是一套多元復雜的巨系統,服務商如何對接政府技術把控需求成為巨大考驗。從Gartner發布的最新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成熟度曲線上可以看出,此次技術成熟度曲線覆蓋了 28種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新興技術。與2021相比,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成熟度曲線新增了3項新技術,分別是“跨行政職能的政府服務”、“綠色能源”、“城市能源管理平臺”。

“跨行政職能的政府服務”旨在進一步精簡政府行政與服務,改變原本以職能或地域為界限的服務模式,使民眾與企業在所屬轄區以外能獲得更好的政府服務。實現這項轉變,需要加強數據共享、實現數字身份互認并出臺通用規則和標準。相斌斌介紹,它以“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一網通管”等為代表。這兩年在中國的各個城市中,對跨職能的政務服務的建設已經度過了“炒作期”開始有比較理性的思考。但是要注意到在數據共享、底層平臺構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數據使用等層面均有一些阻力,我們目前預計“跨行政職能的政府服務”經過谷底期的時間大概是2-5年的時間節點,之后會真正開始進行規模化的部署。

世界面臨著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有效的能耗管理和綠色能源是關鍵。在“綠色能源”和“城市能源管理平臺”方面,相斌斌表示,隨著雙碳目標的落實,新能源的部署都會成為未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做了城市級別的能源管理平臺的一些雛形。這個能源管理平臺本身應該是一個跨生態的平臺,它管理的不僅僅是政府本身行政大樓、城市基礎設施,還包含了整個在智慧城市中的生態,如工業、樓宇等。

相斌斌表示,Gartner 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成熟度曲線涵蓋的28項新興技術有86%處在“泡沫谷底期”之前,即將要度過“谷底期”。另外,有一半以上的技術還需要在5年以上的時間才會能夠達到實質性的生產高峰期。

智慧城市發展需要具備四大特征

智慧城市面臨著多重壓力,包括城市韌性、運作效率、公民滿意度、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以及需要各類新興技術支持的相關需求。其中大多數技術距離主流應用還有二至十年的時間。

相斌斌表示,從Gartner的角度,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有四個核心層面。

一是城市運營。相斌斌表示,首先,城市應該做為一個整體來運營,而不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孤立運營。其次,城市運營要有交互,讓市場、企業和政府之間可以交互,信息互通。近兩年的“一網通辦、跨省通辦”讓這一功能越來越完善,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二是可持續發展。相斌斌表示,現有很多城市的建設都是“點對點”。比如環境監測、能耗管理、垃圾處理等,缺少綜合考慮整個城市發展,即無法實現彼此之間的聯動效應以及他們的應用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這其實依然是城市建設中的不足所在。

三是數字化。近兩年來針對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服務的數字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相斌斌表示,數字化是始能其它場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但是在智慧城市中,它依然有很多的“老舊設施”是亟待去被改造、甚至被一些新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替代。這個層面依然可能在未來會是成為投資的一個可能性。

四是創新層面。在相斌斌看來,創新是各個智慧城市建設中差距最大的地方。盡管每個城市的起步點不一樣、但是在中國絕大部分的智慧城市還是處在基礎建設的階段。當基礎設施建設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或是改造原有流程提高效率才是關鍵。“比如我們采集了這么多不同類型的數據,我們有豐富的數據源、甚至可以去納入很多第三方的數據,基于這些數據挖掘看看能做什么樣的業務創新或者說新的業務流程創新。在這些方面我覺得真的是遠不完善的,我覺得這一部分相對來說可能能夠提升的空間會更大一些。”相斌斌如是說。

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安全更不容忽視

目前城市中既有多年前部署的、內在安全性欠佳的遺留基礎設施,也有同樣充滿漏洞的新設施。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系統的安全保護體系,提高信息物理系統的安全性,減少智慧城市的安全風險。

在智慧城市安全性建設方面,相斌斌強調,智慧城市的安全性既涵蓋了傳統的IT安全要保障的機密性、數據完整性和可用性、數據不丟失等;更涉及到人和環境的安全,包括隱私保護、人的安全、環境的安全,以及基礎設施的可靠性等等,這些都是智慧城市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相斌斌看來,政府在智慧城市系統安全性的保障上,它既要考慮公共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對于災難、危機、緊急事件、自然災害等等這些也是納入到整個智慧城市安全的。另外,就是關鍵基礎設施。比如:能源、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這些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也是需要它去保障的。

因此,在各項“數字經濟”與“新基建”舉措的推動下,信息物理系統已成為交通、能源、醫療、政務等智慧城市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前提。信息物理系統(CPS)是一種通過編排傳感、計算、控制、網絡和分析來與物理世界交互的工程化系統。智慧城市中的信息物理系統安全,用于解決傳感器、網絡和應用保護問題,為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采集數據。

相斌斌表示,智慧城市是一套多元復雜的巨系統,對各項系統建設沒有通用優先級,每個城市和地方特色都不同,所以在應用系統建設上要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最符合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優先級。相斌斌強調,Gartner認為智慧城市遠遠不是政府一己之力能夠去做的事情,真正要形成城市的智慧化一定是來自于智慧城市生態共同的努力。

今天,中國智慧城市建進入相對平穩時期,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特點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和實際需求。在相斌斌看來,值得高興的是,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具有很強大的執行力和對新技術的良好擁抱度,相信未來的建設中,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將是穩中求近,也會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真正解決社會需求問題。

相斌斌最后表示:“中國正在大力投資開展城市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相信,今年的技術成熟度曲線與受眾的興趣點更加契合,并且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中國市場特有的技術。”

 

作者:黑白 合作媒體:通信界 編輯:顧北

 

 

 
 熱點新聞
普通新聞 同級最強!天璣8200實測成績放出,iQOO Neo7 SE神機配神U
普通新聞 中國信通院:我國部署超 7900 張 5G 行業虛擬專網
普通新聞 省內首個智慧康養平臺,點亮“銀發族”數智生活
普通新聞 中國移動與中國寶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普通新聞 云巨頭深陷高管離職風波!三千億美元市值已蒸發一大半
普通新聞 中國軟件三十年:煙塵隱入,夾縫重生
普通新聞 馬斯克世界首富之位被LVMH老板短暫超越
普通新聞 蘋果將推“高級數據保護”功能 允許用戶對更多iCloud備份數據進行加
普通新聞 臺積電加大對美投資建廠,半導體關鍵技術會外流嗎?
普通新聞 數字化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紅帽助力客戶實現多維轉型
普通新聞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8年5G簽約數將超過50億
普通新聞 我國將邁入百億物聯發展征途 分三階段實現
普通新聞 黑客帝國重現?馬斯克腦機公司將開展人體試驗:有點瘋狂
普通新聞 OpenAI發布新作:ChatGPT聊天機器人
普通新聞 2023年人工智能發展預測 企業如何成功采用AI?
普通新聞 愛立信:5G增長快于以往任何一代移動通信
普通新聞 突破千萬大關之后 被誤讀低估的VR
普通新聞 臺積電1nm新廠計劃已上報 將落地新竹
普通新聞 三大運營商股價創年內新高,新發展模型下價值如何重估?
普通新聞 解密“個人信息保護認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通信界,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通信界”。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合作媒體: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月內進行。
通信視界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術,5G-A賦
普通對話 英特爾王銳:中國戰略是我們的全球戰略之重
普通對話 新華三:云智原生 AD-NET構筑智能聯接新底座
普通對話 華為林柏楓:聯接升級,激發商業增長
普通對話 華為林永明:ADN 鋪就高階自智網絡之路
普通對話 NVIDIA發力數字孿生:站在虛擬和現實之間
普通對話 韋樂平:網絡深度轉型最明確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6G標準面臨小圈子風
普通對話 華為丁耘:綠色ICT,共創新價值
普通對話 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方迎:將在中國市場重點做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廣電5G商用對行業競爭格局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陳忠岳:從“提速降費”向“提速提
普通對話 華為胡厚崑:5G+工業互聯網 數據驅動是關鍵
普通對話 華為郭平:每個人磨好自己的豆腐,就會有一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楊杰:加快推進新型平臺用工模式規
通信前瞻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轉
普通對話 物聯網設備在智能工作場所技術中的作用
普通對話 軟銀研發出以無人機探測災害被埋者手機信號
普通對話 AI材料可自我學習并形成“肌肉記憶”
普通對話 北斗三號衛星低能離子能譜儀載荷研制成功
普通對話 為什么Wi-Fi6將成為未來物聯網的關鍵?
普通對話 馬斯克出現在推特總部 收購應該沒有懸念了
普通對話 臺積電澄清: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
普通對話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發動機研制獲重大突破
普通對話 多管齊下,VMware跨云服務助力企業云轉型
普通對話 中國移動李慧鏑:強化數智基建驅動 推進產業
普通對話 蘇少林:打造北京數字經濟“五強”,助力標
普通對話 中國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方面取得
普通對話 華為楊超斌:邁向5.5G持續創新,開啟5G產業
普通對話 中國聯通買彥州:加強創新力度,協同推進6G
普通對話 信通院總工敖立:5G工業模組是產業鏈特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