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對于小靈通和電力線上網(PLC),IT界仍然沒有一個共性的認識。作為技術和市場高度沖突的經典案例,小靈通和PLC懸殊的市場表現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為什么小靈通能夠上天而PLC至今仍然在沉淪,這非常值得業界人士深思。 小靈通被視為過時的技術,只是中國這樣特殊市場中的特殊產物。PLC的技術卻沒有一個完全可行的驗證,但其低成本和高速上網的前景十分誘人。可以說,在技術層面,小靈通的起點要比PLC低許多。然而在政策層面,小靈通得到了比PLC優厚很多的禮遇。
小靈通推行時期,很多專家都認為是違規經營,但主管部門一直不表態,既不封殺,也不給一個真正的名份。小靈通也低調做市場,從農村包圍城市。而中電飛華目前雖然有北京地區的ISP執照,但只能基于現有的網絡平臺開展類似于“撥號上網”那樣的業務,而自行承建網絡設備準確地講是不允許的,特別是電力線接入這種技術。用戶使用他們的設備和服務,就要承擔可能的各種風險,比如將來一旦認定中電飛華違規,可能就要清退用戶,用戶的損失就難以避免。因此,中電飛華對外界保持沉默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靈通的PHS技術早已被專家蓋棺論定為一種落后的通信技術,而關于電力線上網主管部門卻沒有給一個定論,中電飛華以前也一直在做一些傳統的、成熟的寬帶接入,對于電力線接入,中電飛華也就借著這塊ISP執照開始經營了。對于中電飛華的做法,主管部門認定是違規經營。信息產業部對小靈通不封殺也不鼓勵,對于電力線上網一開始就持否定的態度。盡管小靈通技術上的缺陷要比PLC多許多,但是政策上的傾斜,讓小靈通在沒有起飛前,已經比PLC有了一個身位的優勢。
除了政策因素,電力線上網面臨的最大壓力還是來自幾大電信運營商。應該說,幾大運營商感到了電通無所不在的壓力。電力網是最基礎的網絡,它的規模之大,是任何其他網絡不可比擬的。電力線上網所處的硬件環境的優勢,確實是其他寬帶接入方式難以企及的。
因此,電力線的改造實驗一旦進入商業化階段,將會對中國電信市場改革和互聯網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在中國,電話業務被中國電信所壟斷,而寬帶建設目前才開始,ADSL更是因為中國電信的原因,遲遲不能進入家庭。在這種時候,電力線上網如果能夠實現商業化,肯定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產生強烈沖擊,將會是中國互聯網接入方式的一次革命。這也是電力線上網被賦予的最大的現實意義。
他們的意圖就是在電通和未知的競爭對手進入之前,先完成市場布局,讓電通沒有切入市場的機會。實際上,北京通信ADSL、長城寬帶和藍波寬帶已經瓜分了北京寬帶接入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中國的南方地區,中國電信更是占據了當地90%以上的寬帶接入市場。留給電力線上網的生存空間,已經不斷被其他接入方式壓縮。
而小靈通,一開始就得到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力挺。PLC和中電飛華的對手是所有電信運營商,而小靈通一開始就得到了網絡運營商的支持。換句話說,小靈通損害的只是一部分運營商的既得利益,而PLC損害了所有運營商的既得利益。小靈通的發展代表的是幾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而PLC面對的是整個寬帶接入聯盟的挑戰。因此小靈通無論面對的是市場阻力還是政策阻力,都要比PLC低許多。
中國移動通訊市場完全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控制。在壟斷的市場條件下,落后的技術無法得到及時的淘汰,壟斷在保護了壟斷者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了落后。那些利益集團在面對超額壟斷利潤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已經為低技術含量的通訊產品留下巨大的發展空間。于是就有了電信和網通的介入,促成了小靈通的輝煌。
從客觀效果來看,小靈通出現的最大好處就是“攪局”,促進了通訊市場的有效競爭。通過PHS技術,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也加入了移動聯通的游戲。而對于PLC,盡管它也被歷史賦予了攪局者的角色,但是它的對手是中國所有的電信運營商。各大運營商在建設城域網的同時都在大規模推出ADSL、光纖、無線網絡等多種寬帶接入業務。對于一個成熟的市場而言,勢單力薄的PLC切入市場的空間非常狹小。
因此,小靈通與PLC的市場表現如此懸殊,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到現在為止小靈通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由于落后的技術,小靈通遲早會被市場淘汰。而PLC技術還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論證,盡管現在市場反應寥寥,未來的表現還不那么明朗,但是誰都不能斷定PLC不能復制小靈通的成功。它的走勢,肯定會成為今后兩三年中國電信市場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