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國聯通的固網寬帶業務收入持續下降,通過分析中國聯通固定寬帶網絡的潛力及OTT當前業務發展的需求,提出了充分利用混改契機,挖掘寬帶網絡潛力,將固網寬帶業務與OTT服務商進行合作,并提出了P2P CDN業務、組播能力開放業務和精細化帶寬運營業務3項合作共贏的新業務模式,開放價值鏈條,構建合作共贏。
關鍵詞:寬帶網絡;能力開放;組播服務;精細化運營
0 前言
隨著4G時代全面到來,業務創新和優質服務成為電信運營商新一輪比拼焦點,電信運營商與OTT在移動業務方面全面展開業務合作,實現共贏。中國聯通率先推出多款創新合作產品,其中騰訊大王卡/小王卡、阿里寶卡、百度大神等合作產品,為中國聯通帶來了千萬級用戶。
然而,在移動業務取得突出合作進展后,中國聯通固網寬帶業務收入卻整體下降,用戶月均ARPU不斷下滑,外部市場競爭激烈。與此同時,全球各大運營商都在從不同角度探索如何與OTT服務商進行合作,從付費對象到付費內容,從流量承載到商務智能,可選的合作模式變得越來越靈活,而運營商對于OTT服務的參與度也越來越深。因此,中國聯通需要探索固網寬帶業務與OTT服務商進行合作,挖掘網絡的潛力,充分利用混改契機,開放價值鏈條,構建合作共贏價值網絡的創新業務模式迫在眉睫。
1 固定寬帶網絡潛能與OTT業務需求分析
固定寬帶網絡相對于移動網絡而言,具有如下特點:帶寬高、穩定性強、上下行帶寬不對稱、有固定的網絡接入終端,且計費模式以包月收費為主。其中,很多資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
a) 閑置上行帶寬資源。光纖時代,光纖具有頻帶寬、容量大、信號質量好、可靠性高等特點,是目前寬帶業務發展的方向。光纖寬帶網不存在ADSL上下行不對稱的技術問題,2條光纖分別負責上行和下行,技術上已經解決了寬帶網絡的上下行速率對等問題。但是,考慮到目前沒有好的上行帶寬業務的需求,光纖用戶的上行帶寬在實際中進行了限速。因此,大量閑置的上行帶寬資源沒有得到利用。可考慮將上行帶寬資源整合,開放給OTT,通過技術和業務模式的創新使上行帶寬資源創造收入。
b) 富裕終端計算能力。寬帶網絡在每個家庭均部署了家庭網關設備,該設備是家庭網絡的核心設備,家庭網關起到了溝通家庭內部網絡和電信網絡的橋梁作用,是運營商挖掘接入用戶價值的關鍵。隨著IT技術的發展,家庭網關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家庭網關的CPU、內存、flash、運算速度、處理能力、存儲空間、物理接口都在增強,開發家庭互聯網智能網關的新業務已具備硬件基礎條件。但是用戶并非全天都在使用網絡,終端存在大量的時段資源閑置,可將這些終端空閑時段的計算資源進行整合與開發,通過合作與創新開放這部分計算能力,帶來新的收入。
c) 粗放網絡管道經營。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貫徹實施,入戶帶寬不斷增加,而運營商獲得的利潤越來越有限。目前對固網寬帶業務的經營基本還是停留在面向家庭用戶以帶寬速率銷售的前向收費模式,采用單一的粗放帶寬經營管道模式。相較于后向收費模式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模式遠遠滯后。在此形式下,寬帶業務也需要借鑒移網經營思路,借助其得天獨厚的寬帶資源優勢,通過加強與互聯網業務提供商的合作,給寬帶用戶提供基于業務和應用的帶寬保障,從而保障用戶差異化的帶寬需求。一方面提升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加深了運營商在寬帶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拓展了新的市場空間。
d) 全網組播網絡能力。近年來,電信運營商依靠靈活互動的網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IPTV業務發展迅猛。在為IPTV業務服務中,建設了廣泛覆蓋的IP化組播網絡,為各類電視直播業務提供業務服務,組播網絡的特點是對廣播類視頻業務可大大節省服務器資源及網絡主干的帶寬資源。目前各省的組播網絡資源僅為IPTV的幾十路直播電視節目提供服務,未得以充分的利用。可考慮與OTT進行合作,以組播方式承載OTT直播業務,尤其在熱點直播時段,既不降低視頻質量、不對網絡造成重大沖擊,又能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
OTT業務在當前的發展中,體現了如下的特點,眾所周知,視頻業務目前已經占據了整個網絡的70%左右的流量,未來視頻業務所占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視頻業務向超高清視頻發展,4K/8K將越來越普及,而VR/AR等業務也將以在線傳輸為主,同時,網絡視頻直播業務迅猛發展。視頻業務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業務保障、低成本的網絡資源。尤其對于高碼率的視頻業務,需要優質的內容分發網絡保障、需要接近用戶的節點提供服務、需要差異化的獨占用戶帶寬服務,同時還需要考慮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所有這些需求,目前OTT是無法實現的,急需與電信運營商在網絡資源、網絡服務、網絡保障方面進行合作。
2 寬帶業務與OTT合作發展的新業務模式
經過研究與探索,提出以下幾項利用固網寬帶資源能力,在混改契機下可與OTT合作發展的新型業務模式。
2.1 家庭終端P2P CDN業務
家庭終端P2P CDN業務是指通過在家庭終端機頂盒或者智能家庭網關上安裝軟件插件,不對硬件變更,利用終端間的P2P傳輸提供CDN服務,將CDN邊緣節點延伸下沉至家庭網絡內,并將CDN的管理機制和服務能力引入P2P網絡。這部分CDN的資源與部署在網絡端的CDN結合,形成統一資源和統一調度,把這部分CDN能力進行開放,與OTT內容提供商合作,開創新的業務模式。
近年來,視頻業務和用戶規模迅猛增長,其中4K、VR等超高清視頻業務成為發展趨勢,超高清視頻對網絡延遲和抖動的變化極為敏感,為了滿足超高清用戶的體驗,要求網絡具有低時延、高性能,需要部署CDN服務器、下沉CDN服務器更加接近用戶。另外,隨著光纖寬帶的普及,用戶的上行帶寬目前處于閑置狀態,同時家庭終端也日漸智能化,計算能力增強,可以安裝各種智能應用插件部署新的業務功能,存在著大量空閑的計算資源。
家庭終端P2P CDN業務通過與OTT進行合作,為運營商降本增效、開源節流。通過與P2P CDN軟件服務商的合作,將CDN資源出租給CP/SP及第三方CDN,租金費用將低于網絡側CDN的租金費用,由此創造新的業務收入。使用戶的訪問資源更多從距離用戶較近的終端上獲取,緩解邊緣CDN節點資源及網絡帶寬資源。使用戶訪問資源在同一個局域網或城域網內就近獲取,網絡延時大大降低,提升了用戶的業務體驗。
家庭終端P2P CDN業務模式是由電信運營商提供家庭終端(智能網關或機頂盒)資源,在終端上安裝插件,提供可管理的上行帶寬資源,以及P2P CDN運營管理計費系統,針對寬帶用戶進行營銷推廣及客戶服務,向終端用戶提供“挖礦”傭金,并對終端的升級維護管理;合作方提供開發與維護P2P CDN終端插件,負責網絡側CDN配合P2P CDN的調度與控制,保障全網穩定服務,并通過其第三方CDN運營的經驗,向CP/SP的CDN銷售運營及費用結算。運營商、合作方及終端用戶對CP/SP支付的CDN租金進行按比例分成。這種業務模式將運營商、CDN服務商、CP/SP及終端用戶共同納入利益鏈條中,四方均可獲得相應的收益。
家庭終端P2P CDN業務的技術實現方案由3部分構成,前端系統是P2P CDN 節點,即安裝了插件的機頂盒或者家庭網關組成,作為終端P2P的終端CDN節點;后端系統是包含訪問調度、資源預部署、統計等功能模塊組成的服務平臺,主要實現后臺業務的管理調度;網絡側CDN與P2P CDN形成資源能力互補,在P2P CDN能力不足時為內容分發提供服務,共同構成統一的CDN服務體系。
雖然互聯網企業目前也推出了類似的業務,如迅雷的賺錢寶,優酷的路由寶等,但業務發展狀況不夠理想,最主要原因在于網絡資源及用戶無法可管可控。電信運營商在與OTT進行合作后,可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具有良好的前景。電信運營商相較于互聯網企業主導P2P CDN業務具有如下優勢。
a) 完善的運營營銷優勢。電信運營商覆蓋全國31個省的線上渠道、線下渠道;結合自有多種業務套餐,開展寬帶與其他多業務融合營銷推廣;而互聯網企業缺少業務推廣手段。
b) 上行帶寬可管可控的優勢。P2P CDN業務的流量主要依靠上行帶寬的保障,運營商對上行帶寬有著高可控性,可根據業務需要自主分配與調控;而互聯網企業則只能依靠當前用戶受限的上行帶寬,無法得到良好的服務效果。
c) 穩定性優勢。運營商有著龐大的運維團隊,可提供從網絡到用戶終端的高可靠性服務,而互聯網企業則無法提供端到端的業務穩定性保障。
d) 設備耗電優勢。運營商為用戶提供的家庭網關設備7×24 h在線,在線率高,不會額外產生電費;而互聯網企業通常采用外掛在家庭網關下的外接設備,會產生大量的耗電費用。
2.2 組播能力開放業務
組播能力開放業務是針對互聯網OTT直播行業展開深度合作,開放組播應用、延伸組播管道,挖掘管道潛力形成共贏,形成行業解決方案,開展創新業務。
近年來,網絡直播業務發展迅速,2016年底使用網絡視頻直播的用戶達到3.44億戶,占全國網民的47.1%。目前國內的直播平臺超300家,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在線直播對網絡帶寬要求較高,對于直播延遲、卡頓幾乎是零容忍。熱點直播內容伴隨著高并發、高在線人數,網絡帶寬資源使用會出現瞬時、突發性的增長。目前直播OTT主流采用TCP/HTTP的單播方式提供服務,大多使用第三方CDN,租用第三方帶寬和CDN資源,成本很高,直播OTT帶寬及CDN費用投入往往高達直播總成本的15%~30%。直播業務具有內容熱度高、時間不固定,在重要比賽、演唱會、熱點事件時出現熱點,其余時間空閑,短時間爆發的流量增長形成潮汐效應。對于體驗和網絡成本都是極大的挑戰。
中國聯通在開展IPTV業務時,在全國的31個省城域網內以組播承載傳輸IPTV直播業務,已經具備全國組播服務的能力。通過將組播的能力開放給直播OTT,有效解決OTT網站視頻直播業務的熱點直播的不可預知性、瞬時性、無法預測性的流量潮汐效應。以組播形式為OTT提供直播業務,其租用服務的成本遠低于CDN及帶寬租用成本;通過與網絡上的端到端的配置服務,有效提升播放質量,提升用戶的體驗;可承載業務多樣,包括多種高碼率、高清晰度,VR/AR直播業務。
組播能力開放業務可根據OTT直播流進行費用收取,可按照組播流的路數、碼率、服務時長等方式進行策略配置,按照單次服務、長期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開展商務合作,提升業務收入。
組播能力開放的技術實現方案是將OTT直播流量通過網絡轉換為組播,在用戶使用客戶端(PC、手機、機頂盒)觀看在線直播的時候,再轉為單播進行服務。
圖1 組播能力開放組網示意圖
合作的OTT直播平臺將直播流注入轉碼設備,將單播轉換為組播,OTT直播平臺根據需求可以動態申請組播IP。組播管理平臺根據當前IP資源池的使用情況,分配組播地址,記錄節目單播和組播IP的對應關系。并在各層級的網絡設備上進行組播配置。組播流發送至用戶家庭網關后,通過家庭網關的Agent將組播流轉換為單播流,用戶播放終端獲取家庭網關上發送來的單播適配流。
組播能力開放業務是電信運營商以低成本的網絡傳輸方案更好地直接服務OTT直播平臺,從而實現OTT的成本降低與運營商的收入增加,開啟新的雙贏模式。
2.3 精細化帶寬運營業務
精細化帶寬運營業務是參考移網業務發展,將固網寬帶業務收入模式進行創新,從對前向用戶的ToC服務變為對互聯網OTT的ToB服務。通過內容帶動帶寬消耗,體現固網在接入網、傳輸/骨干網及IDC的優勢,維持相對較高的APRU值,同時,借助混改,通過合作伙伴的渠道推出新的套餐,搶占低端用戶。
中國聯通充分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構建類似IPTV業務的獨立網絡通道的方式,為特定業務構建獨立VLAN、專屬的CDN提供服務保障,推出多種OTT專屬頻道。其中包括游戲頻道,為在線游戲平臺提供更低的時延;下載頻道,為云盤、下載類業務提供獨立帶寬保障;視頻頻道,為各類直播及視頻網站提供端到端的特定的QoE保障。
創新的業務模式可包括如下3種場景。
場景1:針對存量用戶的疊加專享帶寬包。針對OTT舉行的一些熱門活動的特定場景(如新上藍光大片、網絡熱播劇最后一集、晚會直播)提供專享帶寬包,收取費用,提升ARPU值。設定專享帶寬包,結合OTT VIP特權,向OTT進行銷售,該業務支持按月開通(和互聯網會員購買一致),允許單個用戶多個專享帶寬包疊加。
場景2:針對部分被動被提速的用戶,其提速帶寬變成專享帶寬包。為響應國家提速降費號召,將用戶的帶寬免費升級到100M/50M,但是增加的帶寬只能用于特定的應用,從而從合作伙伴獲得收入,既滿足國家提速降費的要求,又可以從合作方獲得部分收入。以一個60元50M用戶提速為例,原來是直接提到100M(不管是否需要)60元不變,現在變為用戶購買騰訊會員后免費贈送50M的專享帶寬包。
場景3:針對新用戶的低端套餐疊加各種專享頻道帶寬包。針對新用戶,首先通過超低套餐吸引用戶裝寬帶,后續通過多種增值應用逐步拉升ARPU值,如推出低月租基礎帶寬(如10元10M)搶占用戶,結合互聯網的會員銷售疊加各種帶寬包提升ARPU值,通過收取初裝費保證不虧錢;適用于現有市場較為薄弱的區域,可以實現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直面競爭。
精細化帶寬運營業務模式改變了傳統寬帶業務的按照固定帶寬+固定租期的計價模式,參考移網套餐,將固網的所有業務都變為可選包,通過合作方渠道和自有電商渠道進行靈活選擇、動態生效。
具體的技術實現方案以現有的網絡架構為基礎,在不大幅度增加硬件投資的前提下,仿照“寬帶+IPTV”雙通道模式,通過增加配置家庭網關的VLAN為OTT設立單獨頻道,結合CDN、接入帶寬等現有網絡能力實現對OTT業務的保障。

圖2 精細化帶寬運營業務組網示意圖
目前家庭智能網關作為家庭入口的關鍵設備,普遍支持全路由、多個WAN連接。該方案具有以下特點。
a) 實現成本低。OTT合作伙伴平臺不需要修改,僅提供域名/地址即可;自有網絡不需要增加硬件投資,以網元配置工作為主。
b) 支持多個業務伙伴。現階段家庭寬帶網絡至少支持8個VLAN,除去4個自有業務,還可以支持4個合作伙伴業務;只需要提高家庭網關性能即可支持16個甚至更多的業務。
c) 業務保障好。基于單獨的網絡邏輯通道,最大程度保障業務的使用體驗;針對不同業務實現定制化報障,如低時延、高帶寬、高安全性(在線支付)等。
3 結束語
中國聯通恰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機,可與廣大OTT及互聯網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通過對固網寬帶資源的深入分析與挖掘,充分了解OTT業務發展的需求,可改變固網寬帶發展的低迷態勢。通過轉變運營模式,加強數據流量經營理念,探索精細化運營方式,實現用戶級的網絡資源及業務的控制,細分業務流量,將業務流量與用戶、網絡資源相匹配,實現對業務流量的甄別和控制。同時,不斷完善和優化雙邊業務模式,一方面針對個人用戶開放OTT服務商提供的信息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帶動自身OTT類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針對OTT服務商開放網絡能力,提供較強的網絡服務,獲得更多的收益。通過創新與探索,尋求”開源“之道,與OTT共同合作,確保自身在價值網絡中的主導地位,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和應用,謀求新的盈利點,使網絡發揮出新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吳虹潔,高樂文.應對OTT強勢來襲電信運營商的戰略選擇[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7,30(2):64-67.
[2]熊樂歌. 移動互聯網時代,通信運營商何去何從[J].中國新通信,2017(21).
[3]李萍,趙鑫. 互聯網+時代運營商與政府類客戶的合作模式探討[J].科技展望,2016,26(28).
[4]黃海峰,馮幸. 創新運營商合作模式 樂視與中電信生態共贏[J].通信世界,2016(19):43-44.
[5]陳麗珊. 運營商與OTT廠商攜手將是視頻業務變現王道[J].通信世界,2016(24):53-54.
[6]蘇少毅,陳力. 從跟隨到回歸,運營商能力開放2.0進行時[J].廣東通信技術,2016,36(12):28-30.
[7]王峰. 連接客戶與生活的B2T2C商業模式創新[J].通信世界,2016(3):31-32.
[8]王于峰. 中興通訊Any Service能力開放平臺助力運營商構建業務生態圈[J].通信世界,2016(4):47-48.
[9]王爍. 電信運營商如何應對OTT業務沖擊[J].電信快報,2015(3):38-40.
[10]劉杰,許立東. 運營商應把握機遇發揮優勢 開展多重屬性家庭數字化服務[J].世界電信,2015(5):70-77.
[11]張成彬. “互撕火并”幾時休——展望“互聯網+”背景下運營商的轉型與合作[J].江蘇通信,2015,31(6):26-27.
[12]袁希陽. 運營商固網產品互聯網化轉型的研究與應用[J].信息通信,2017(2):240-242.
[13]陳昕,吳啟程. 數字化時代運營商如何實現新增長?[J]. 通信企業管理,2017(10).
[14]梁張華. “后流量經營”時代運營商流量業務如何轉型?[J]. 通信世界,2017(3):32-33.
[15]陳明基,黃鳳娟. 一種內容分發網絡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與現代化,2016(7):87-90.
[16]刁興玲. 三大運營商固網用戶之爭再升級 產業鏈廠家紛紛獲益[J]. 通信世界,2017(29):56-56.
作者簡介: 喬治,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數據網絡和視頻技術的研究工作;孔力,中訊郵電咨詢 設計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一直從事通信領域的工程設計與相關研究工作;張沛,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寬帶 接入網及家庭互聯網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