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18顆商業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未來,“千帆星座”將為全球用戶提供低延時、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
衛星互聯網組網大幕拉開
此次發射被認為是中國版“星鏈”批量發射的首秀。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垣信衛星”)于2023年啟動“千帆星座”建設,包括三代衛星系統: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GEN1的648顆衛星發射組網任務,提供區域網絡覆蓋服務,預計將在2027年底前完成GEN2的648顆衛星發射組網任務,提供全球網絡覆蓋服務。在未來GEN3階段,將打造1.4萬顆衛星組網系統,提供手機直連多業務融合服務。
首批18顆衛星成功發射入軌,拉開這一宏大計劃的序幕。衛星互聯網是新型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全球空天資源競賽的重要領域。衛星互聯網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具有通信速度快、全球覆蓋、發射成本低等優勢。基于頻軌資源有限性及其“先占先得”的國際規則,各國紛紛在這一領域加大投入。
當前,全球已出現以美國Starlink(星鏈)和英國OneWeb(一網)為代表的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2024年8月2日,SpaceX進行了第183批“星鏈”衛星發射,總數達到6828顆。美國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Quilty Space稱,預計“星鏈”將于2024年實現66億美元收入,并首次實現正向自由現金流。
在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方面,我國迅速開展部署。公開信息顯示,除了“千帆星座”計劃,還有中國星網公司主導的GW星座,藍箭科技旗下鴻擎科技主導的Honghu-3(鴻鵠-3)星座,均有上萬顆的衛星發射組網計劃。
按照規劃,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低軌衛星制造及發射需求將進入爆發期。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稱,預計2024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404億元,到2025年將增至447億元。
商業航天領域融資活躍
近年來,垣信衛星發展迅猛,頗受資本青睞。
公開信息顯示,垣信衛星成立于2018年3月,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為上海市國資委下屬控股企業。垣信衛星致力于成為國際化、商業化衛星產業集團及衛星通信服務商。公司采用低成本、高集成、快速迭代的衛星智能制造技術,致力于打造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為全球用戶提供高速、實時、安全、可靠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綜合性寬帶業務服務。
今年一季度,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A輪融資,創下我國衛星企業單輪融資最大金額紀錄。領投方陣容豪華,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領銜,創始股東上海聯和投資繼續戰略加持,跟投機構包括國科資本、國盛資本、上汽恒旭資本、央視融媒體基金、國泰君安、中科創星、新鼎資本、高遠資本、正和島投資等。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星座建設、技術研發、市場開拓及公司日常經營等。
衛星和火箭是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兩大核心環節。今年以來,商業航天產業鏈融資活躍,大額融資事件不斷出現。
商業衛星在軌運管綜合服務商航天馭星今年5月宣布,完成近5億元B輪及C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由重慶數投領投,C輪融資由中山投控旗下中山創投及招商母基金聯合領投。航天馭星表示,資金將主要用于航天器在軌運管關鍵技術研發、航天地面系統關鍵裝備研發、衛星通信關鍵裝備研發和全球航天地面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
從事衛星制造的企業微納星空6月下旬宣布,完成10億元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禾重元-無錫經開尚賢產投基金領投,梁溪科創產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跟投,老股東青島匯鑄安芙蘭繼續加持。微納星空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恩宇表示,微納星空將持續圍繞衛星載荷、衛星平臺關鍵單機等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衛星互聯網、對地觀測等重大國家任務和商業任務順利實施,儲備和完善供應鏈,打造高效實用的批量化衛星生產線,穩步提升產能和生產規模。
技術可靠、成本可控的可重復利用火箭是衛星批量發射的關鍵。深藍航天聚焦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研制。公司近日宣布完成B2輪融資,無錫高新區投控集團領投,并成為深藍航天多輪次融資的基石投資者,完成及鎖定資金近10億元。深藍航天執行總裁趙亞表示,公司“星云-1”火箭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入軌加回收目標,“星云-2”火箭預計將于明年底到后年初實現這一目標。同時,“星云-2”將大幅提高運力,起飛規模將達到1000噸,并具備可回收重復使用能力。
政策暖風頻吹
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今年,“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上海、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出臺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8月6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 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要擴大電信業務開放,推動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進一步試點擴大增值電信業務開放;深入推進電信業務向民間資本開放,加大對民營企業參與移動通信轉售等業務和服務創新的支持力度,有序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更好地支持民營電信企業發展。
發展商業航天,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是推動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濤建議,加快推進我國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激發商業航天企業創新活力,發揮我國制造業優勢,加快航天全產業鏈布局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衛星互聯網產業從生產制造到運營服務提供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