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標發展歷史 |鼠標發展歷史和知識綜合
鼠標發展里程碑包括:
. 1968年,鼠標的原型誕生;
. 1981年,第一只商業化鼠標誕生,仍舊是機械鼠標,出現滾球鼠標;
.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只光學機械式鼠標,成為日后的行業標準;
.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鼠標,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鼠標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學鼠標。
細說鼠標發展歷史
來源:PC Home
鼠標的英文原名是“Mouse”,這是一個很難以翻譯的單詞,很多人對于這個詞有很多的理解,什么“滑鼠”、“電子鼠”,但就是沒有人將這個詞直接翻譯為老鼠或者耗子。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鼠標誕生于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鼠標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標是一只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并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光標就可以移動。自此,鼠標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鼠標的使用令電腦操作更為簡易,而風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統及其相關應用軟件的普及亦加速了鼠標在PC間的廣泛應用。一句話,鼠標的出現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為輕松方便。
從鼠標這個小東西出世到現在,時鐘已經慢慢地走過了32年的歷史。在這32年中,鼠標也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和變革。
1、從鼠標的結構而言
從歷史來說,鼠標的出現次序為機械式鼠標、光電機械式鼠標和光電式鼠標。由于機械式鼠標精度有限、傳輸速度慢及壽命低,所以基本上已被淘汰,并以同樣價廉的光機式鼠標取而代之。光機式鼠標已經普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臺電腦中,但它無法避免機械磨損造成的損害。光電式鼠標誕生最晚,其中又分兩種;舊式的光電鼠標需要使用專門的光柵做鼠標墊,不夠方便,光柵磨損后也會影響精度;新式的鼠標采用一種名為“光眼”的新型光學引擎,精確度更高、可靠性更好。配除了這些標準應用鼠標之外,鼠標家族還有幾位兄弟,其中包括專業應用中的軌跡球(Track ball)以及其它用于不同用途的專業鼠標。
2、從鼠標的接口而言
從鼠標的發展歷史上看,最早出現于普通PC應用的鼠標采用的均為串行接口設計(梯形9針接口),隨著PC機器上串口設備的逐漸增多,串口鼠標逐漸被采用新技術的PC/2接口鼠標所取代(小圓形接口);但是科技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即插即用理論的推出,使得采用USB接口的鼠標成為將來鼠標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對于一些有專業要求的用戶而言,選用一種采用紅外線信號來與電腦傳遞信息的無線鼠標也成為一種專業時尚。
3、從鼠標的按鍵而言
世界上的第一個鼠標是一款不是很標準的雙鍵鼠標,鼠標發明后的將近20年,人們都“毫無怨言”地使用著當時看似完美的雙鍵鼠標,但是隨著電腦軟件技術的發展,人們慢慢地發現:雙鍵鼠標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控制的需要了,畢竟相對于鍵盤而言,鼠標上的按鈕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人們開發了一些功能鍵以適應工作娛樂的要求;隨著INTERNET技術以一種難以預料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圍擴散的時候,人們再度發現,原來在鼠標上加上一個小小的輪軸是那么便于瀏覽網頁,這樣,新一代的滾輪鼠標出現了,現在市場上的鼠標大多數以三鍵滾輪鼠標為主。這個滾輪還可以當做第三鍵使,它是Genius的專利發明,現在已經普及到我們千家萬戶。
雖然說鼠標的發展速度和其他的電腦硬件產品相比似乎慢了許多,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鼠標的發展使得鼠標的功能越來越強、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給我們操作電腦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我想人們一定會發自心底,由衷地對鼠標說一聲:“謝謝!”
鼠標發展歷史
來源:IT168 長發螞蟻
鼠標自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35個年頭了,這35年來,鼠標無論在性能還是工作原理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伴隨著他的名字—“MOUSE”。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這35個年頭來鼠標的發展,在緬懷先輩們的同時,也感受一下指針技術發展的脈搏。
1968年12月9日Engilehbart 博士在IEEE會議上展示的世界上第一個鼠標,一個木質的小盒子,盒子下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每個輪子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獲得X、Y軸上的位移,在盒子的上面則有一個按鈕開關提供連通信號。這款鼠標的鼻祖與今天的鼠標結構大不相同,甚至還需要外置電源給他供電才能正常工作。(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于195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電氣工程與計算機博士學位,后來在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供職。1989年,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和女兒克里蒂娜•恩格爾巴特在美國硅谷創建了Bootstrap研究所,并于1998年獲得世界計算機界最權威的獎項——圖靈獎。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放大人類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文章,提出了要把計算機作為人類智慧的放大器的觀點。實際上對他來說,鼠標器只不過是他所有成果中的一個小發明。但他提出的那些氣魄輝宏的計算機理論卻遠遠不及他發明的鼠標器廣為世人所知曉。)
1983年蘋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計算機的啟發,在當年推出的Iisa電腦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標作為GUI界面操作工具。這款電腦雖然不成功,但它為轉年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 OS操作系統提供了經驗,鼠標的黃金年代來臨了。這個時候的鼠標還是老式的機械式鼠標,但是對于最初的產品已經有了新的改良,鼠標球取代了不靈活的單滾球,單鍵設計被更加靈活的雙鍵/三鍵所取代,可供電的標準RS232串行口設計取代了早期的獨立接口,現代鼠標的基本結構已經成型。
1982年 羅技公司發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機鼠標,光機結構是鼠標發展史上最大的發明。也就是這個時候現在鼠標的結構設計基本成熟,光機鼠標統治了鼠標市場達18年之久。
1984年羅技的第一款無線鼠標研制成功,那時候還依靠紅外線作為信號的載體。雖然說這款產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諸多問題而告失敗,但是羅技在無線方面的創新也給后來的產品帶來了很多思路的指引。
1996年由微軟發明的鼠標滾輪是鼠標發展史上十分重大的發明,今天滾輪已經成為鼠標的標配之一。
現在流行的滾輪設計一般包括兩種,一是機械式滾輪,也就是用滾輪來帶動一個機械電位器以獲得信息,微軟的很多鼠標都是采用這種結構。它的優點就是滾動比較精準,但是機械結構存在磨損問題。
令一種滾輪就是光電式滾輪,羅技等大多數廠商都是采用這種設計。它的滾輪內部就是一個柵輪。在柵輪的兩側分別有一個發光二級管和熱敏二級管,工作原理上和光機鼠標獲得滾動信息的方式是一樣的。這種滾輪的壽命比較長而且手感很干脆,但是在滾動信息的精確性上卻不如上面的機械式滾輪。
1999年微軟與安捷倫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標,揭開了光學成像鼠標的時代的序幕。其中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個光學成像式鼠標引擎,它的高適應能力和不需清潔的特點成為當時最為轟動的鼠標產品,被多個科學評選評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產品之一。(不過由于那個時候微軟的硬件產品沒有正式進入中國,所以當時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標所引起的轟動反響并沒有波及到中國大陸)
2000年,羅技公司也推出了同類的光電鼠標產品,使用安捷倫H2000光學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標一樣。這一代產品是光學成像引擎的第一代產品,這一代的光電鼠標擁有一些現在已經眾所周知的缺點,比如僅為1500次/秒的刷新率和400CPI的分辨率。對采樣表面的適應性差,尤其對鏡面以及花紋表面。
2001年安捷倫推出了自己第二代光學成像引擎(A2030、A2051),首先推出產品的是安睫倫,它在CMOS和DSP引擎都沒有重大變化的背景下,通過對光學引擎的重新設計將引擎的分辨率提升到800DPI,同時將刷新率提升到2000—2500次/秒。但是由于這一次的技術改良并沒有增大CMOS的尺寸,所以相較第一代光學引擎性能提升并不明顯。正是因為這樣安捷倫公司并沒有對第二代產品大肆宣傳,只是無聲無息的取代了第一代產品。
2001年底微軟結束了與安捷倫的合作以后,獨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與前一代相比它的改變極為重大—微軟重新設計了CMOS和DSP算法,將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時將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時一舉解決了光電鼠標的丟幀和表面適應性問題,同時全部控制電路整合到同一塊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整合度。不過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學部分并沒有重新設計,所以其分辨率仍為400DPI。
2002年初羅技推出了光電鼠標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雙光頭極光飛貂來與IE3.0競爭,它使用了和其它安捷倫引擎所不同的IAS芯片和兩個第二代的安捷倫DSP處理器,通過將兩個SPI芯片交替運行來獲得更高的處理速度,盡管CMOS的面積沒有變化,但由于兩個光頭在不同的位置上采樣,所以表面的適應性要比同期羅技單光頭的鼠標來得好些。
2002年下半年,羅技推出了和安捷倫合作一年的成果—新一代MX光學引擎,新的光學引擎在保留800DPI的前提下,將像素處理能力提升到令人詐舌的470萬像素/秒,同時將CMOS尺寸加大到30X30。這使得它在性能上超過了一切原有的光學引擎,同時在光學性能上已經不亞于傳統的光機鼠標,成為歷史上第一款近乎完美的光學引擎。
2003年9月,微軟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標產品。它們全部采用“Tilt Wheel”滾輪,這種滾輪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左右傾斜可以實現對水平方向移動的控制。
歷史部分小結:
相信每位讀者在閱讀完上面的鼠標簡史以后,不難發現兩點:
首先,從光電鼠標的出現,到主導市場僅用了短短的4年時間。而且就現代光電技術來看,新一代的光電鼠標從性能上取代老式的光機鼠標已成定局。看來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只能在博物館里面才能看到機械鼠標了。
其次從鼠標最初設計的初衷來看,光電鼠標的更新換代,到以微軟的 IE 3.0 和 羅技的 MX500為代表的 “上一代”光電鼠標上市,鼠標的設計已經基本具備一款完美鼠標所應該具備的絕大部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