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芝
指標管理是供電企業各項工作管理的基礎。線損、電價、電量是供電企業一項最基本的任務,考核的重要經濟技術指標是全面衡量企業計劃管理、技術管理、運營管理、用電管理、農電管理,等多層次全方位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應,是多科學、多專業的系統工程。各項指標合理的測定,科學的管理,嚴格的考核是企業穩定與增效的基本保證,是企業興亡與發展的重要依托。在指標完成上不但要從技術上挖掘潛力,而且要在不斷加強完善企業管理模式和考核辦法上加以創新,以管理創新謀求效益,以技術謀求發展。
2007年,為貫徹落實國網、省市、縣局工作報告精神,以建設“一強三優”為目標,以“抓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為主線,以突出“大農電,大經營”為理念,以“老事新做”為起點,以“創新管理方法、技術”為手段,以“機制創新”為活力的戰略決策。
一、線損考核實行“雙指標”
瞄準陳局工作報告:堅持“四個創新”,做好“三件老事”,完成“兩大工程”,實現“一個目標”。工作管理要有新思路,要從創新中求突破,突破原有的思維方法,和運作模式,不斷進行創新,從同業對標中求發展,全面做好今年的指標管理與抓好工作落實,線損考核辦法應實行“雙指標”(考核指標,激勵指標)考核,結合我局實際,應對鄉、所線損考核實行“雙指標”激勵機制,該考核機制可以解決由原來的指標考核標準單一,激勵效果不佳的問題,讓設定的考核指標“看的見”;提高指標“摸的著”;完成指標“緊一緊”;激勵指標“有效果”;有效地把思想統一到規范化管理上,極大地調動供電所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線損管理原則:在規定考核指標內進行獎勵,完不成指標的扣發獎金和工資,連續3個月以上完不成任務的實行待崗或解聘處理(電工)。
制訂 《經濟責任制考核實施細則》,即“雙指標”激勵考核機制,為各級線損定兩個指標。即獎勵指標和激勵指標實行分指標獎勵:完成考核指標為獎勵指標,激勵指標線損率若降低0.1個百分點,按下降率獎鄉所,線損率超基數罰鄉所,扣責任人(所長)獎金多少比率。激勵指標越低,獎勵幅度就越大。
獎勵標準:
(一):完成基數的給予獎勵。
(二):完成基數以下的給予獎勵,獎勵標準:
100元+供電量×(考核指標--實際線損率)×執行電價×30%
(三): 完成激勵指標在激勵指標以下給予獎勵,獎勵標準為:
電量×(激勵指標-實際線損率)×執行電價×50%
(四):完不成考核指標,在考核指標以上的給予處罰標準為:
100+電量×(實際線損率-考核指標)×執行電價 (同工資掛鉤)。
為保證高低壓線損率指標的完成,定期通報完不成考核指標的線路名稱、負責人、線損等情況,對排名在后者起到鞭策和激勵作用,同時為我們及時發現工作中的難點和重點提供可靠依據。
二、季度考核實行“雙考評”
季度考核機制要有所創新,在修訂完善《經濟責任制考核實施細則》的基礎上,打破單向考核的做法,實行二級互動考核的“雙考評”制,即:局企管部門和職能部門考核基層所、站,每月、季從所、站抽調人員對職能部門提出考核意見。改變以往只考核基層所、站的做法,做到人人參與考核,人人被考核。從而增強了考核結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干部、職工心服口服,提高創事干業的積極性。
三、配網管理實行“雙更新”
配電網技術要創新,要實行更新設備、更新技術的“雙更新”。從中低壓配電網無功補償的優化配置對于節能降損具有重要作用。我縣第一批農網改造98年底開始,線路設備現已運行9年之多,由于當時農網改造的前提只改造農村居民生活用電,用電負荷小,按照農網的布局結構,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當時又受政策限制,農網改造后,由于人民生活、生產水平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縣域經濟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用電負荷急劇增加,現20個鄉所大部分農村低壓線路,下戶線經過9年的運行,有部分線路,設備嚴重超負,下戶線老化、脫皮、裂口,給線路運行帶來隱患,線損率急劇上升,看的是指標、靠的是技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針對某個鄉所搞試點,如:配電線路長,分支多、負荷分散、功率因數低、線損大等特點,無功補償裝置應以降低配電網的線損為主,配置自動投切設備,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以增加供電能力,滿足負荷增長的需要。
四、目標管理實現“雙風險”
完成目標需要務實。可以使職工把實現目標看成是“雙風險”,目標不與現實相結合,便如空中樓閣。要有目標的明確性,諸如“盡量干好”、“努力工作”等籠統空泛、抽象性的目標,對人的激勵作用不大。而能夠觀察和測量的具體目標,可以使人明確奮斗方向,并明確了自己的差距,這樣才能有較好的激勵作用。只有當目標根植于現實土壤,才能轉化為現實的成果,只有當職工接受縣局目標,并與個人目標協調起來時,目標才能發揮應有的激勵功能。為此,應該讓職工參與目標的制定,這比由管理者將目標強加于職工更能提高目標的可接受性,可以使職工把實現目標看成自己的工作和職責,準確地找到目標與現實的結合點,給與實現目標的環境。目標管理上追求科學化,重點強化激勵鞭策,從而提高目標的激勵作用。
在鄉所管理方面,同樣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把握聚焦點,找準結合點,尋求創新點,做到群策群力,形成合力,為全局持繼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收稿日期:2008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