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動終端裝置(RTU)介紹 |
|
[ 通信界 | 張穎聰 | m.6611o.com | 2009/7/23 14:23:04 ]
|
|
|
|
|
|
|
一、概述
電力遠動裝置(RTU)是一種計算機智能化的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電網調度自動化監控系統,電廠、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以及其它工業自動化監控系統中,完成現場數據采集測量和監控功能。
遠動裝置綜合了計算機,測量,通信和自動化的專業技術,通過對輸變電線路及設備的交流電壓、電流的數據采集,自行計算出功率、電量、功率因數、頻率等參數。同時也具備常規遠動裝置的遙信、遙測、遙控、遙調功能和數據傳輸等功能,由于在產品結構及技術上的重大變革,使遠動裝置具有分散安裝并能在零下溫度運行的性能,與常規遠動裝置相比,其綜合性能有了突破性的改進,顯著的提高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提高了抗干擾沖擊能力和運行的可靠性,顯著的降低了安裝、維護、擴容條件和難度;降低了場地環境的運行要求,小型儀表模塊化結構和嵌如式分布智能,解決了歷史上遠動裝置無法工廠化生產的難題,使大規模生產和應用成為可能,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系列化創出一條新路。
縱觀國內外的RTU產品,大多數是采用緊湊型總線的模板框架式結構,總線模板計算機是應用最廣泛的萬金油產品,也稱為原始制造廠家產品,在八十年代初期,這種產品為當時患有企業自動化饑渴癥的中國提供了一份靈丹妙藥,因此一轟而起。例如當時的STD總線,被稱為一唱雄雞天下白的產品,當然也適用于遠動終端。系統工程人員可以根據軟件編寫和調配模板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但這些優點也是致命的弱點,這種靈活的二次軟件、硬件和構件的開發必須是專業技術人員犧牲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完成,這種靈活性造成了靈活的規格,靈活的標準,靈活的結構形式?梢噪S意塑造產品的功能,給軟件硬件打補丁?傊淮_定性太大,嚴重偏離了遠動終端國家標準中所提到的系列化、標準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則。大多數產品從成本出發僅留有適當的邏輯余量,無法進行有效的擴充。I/o模板無限擴展和軟件編制的過于龐大,也會帶來可靠性的犧牲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否則,就必須大幅度提高軟件硬件平臺的成本。 信息來源:http://tede.cn
我公司開發人員通過對國際上相關產品的系統分析,經總結歸納研制出新產品,在設計上徹底擺脫了原有傳統方式,引入CAN BUS總線和模塊化結構,并融合了國內外的先進成熟技術,使遠動裝置集中兼備了集散式,模塊化,分布智能化,測量轉化一體化(交流采樣)和面向專業應用(以供配電線路為對象)的技術特征,符合國際上在測量控制器產品的發展方向。
二、遠動裝置的基本常識
“四要”功能:
1、 遙信:
遠方監測變電站或發電廠的斷路器(開關)位置、刀閘位置、有載調壓變壓器分接頭的位置、事故變位信號、告警信號等。
2、 遙測:
遠方監測變電站或發電廠的主變、線路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壓、電流、功率因數、有功電度、無功電度、主頻等。
3、 遙控:遠方控制變電站或發電廠的斷路器的分、合位置。
4、 遙調:遠方控制變電站或發電廠有載調壓變壓器的分接頭位置。
三、模塊介紹
(一)產品特點
* 結構采用進口型材,3U加強型機箱符合歐洲標準,抗強振動、強干擾設計,接線簡單可靠,可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既可以集中組屏,也可以直接安裝在高壓開關柜上。 信息來自:輸配電設備網
* CPU采用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MCU),輸入輸出容量大,在片資源豐富,4級流水線結構設計,數據處理速度可達10MIPS,單周期指令執行單元為100ns,16M尋址空間,56個獨立中斷源,中斷響應時間不超過400ns,可以充分保證微機監控裝置對實時性的要求。
* 通信接口為控制器局域網(CAN),裝置與管理單元之間通過現場總線CANBUS相連,數據傳輸速率50KBPS,傳輸距離1300M,差分接收發送,通信安全可靠,網絡中的節點故障可自動脫離,且掉電不會影響整個網絡工作,組配靈活。
* 硬件設計集成度高,工藝先進,布局合理,調試維護方便,且充分考慮電磁兼容性,采取多項抗干擾措施,大大提高了裝置的抗電磁干擾(EMI)能力。
* 軟件設計采用了一種新的系統設計思想和一個開放的軟件框架,在微控制器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RTOS)下,按全優先服務方式進行資源管理、任務調度、異常處理等工作,編程風格獨特,速度快,方便靈活,可讀性、可移植性好。
* 人機接口為大液晶全漢化顯示,觸摸式鍵盤,操作簡單,內容詳盡,預留RS232接口可進行自舉載入或與筆記本電腦通信。
[1] [2] [3] 下一頁 |
1作者:張穎聰 來源:專網通信世界-中國電力通信網 編輯:顧北 |
|
|
|
|
|
聲明:①凡本網注明“來源:通信界”的內容,版權均屬于通信界,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違者必究。經授權可轉載,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并注明“來源:通信界”。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通信界)”的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③如因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