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些反饋,小米會不斷在操作系統的升級和手機迭代中將性能和功能調到最好。
規則二:擁有粉絲而非用戶
在這個過程中,小米非常注重和用戶之間的直接溝通和情感建立。
如果說這些年在業內浸淫的經歷讓雷軍學到了什么,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要擁有粉絲而非用戶。“用戶跟粉絲是兩回事,用戶是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用你”,雷軍說。“怎么真心真意對待你的每個用戶,怎么讓你的粉絲支持你,這是最重要的。”
在互聯網發展的前十年,整個行業處于拓荒狀態,只要把握住了合適的產品方向,就能依靠“人口紅利”迅速累積用戶基礎。但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用戶對產品的鑒賞能力大大提高。只有極度貼近用戶,與之交流,建立情感維系,才能支持產品的發展。
MIUI論壇粉絲的發展是雷軍和小米團隊目前引以為傲的部分。2010年8月16日發布的MIUI正是在沒有任何宣傳推廣的前提下、靠好的產品和緊密溝通贏得了40萬狂熱的論壇粉絲。粉絲的建議會在這里受到高度重視,體會到很強的成就感。
據悉,在未來的營銷中,小米也不會采用大規模投廣告的傳統方式,而是更注重和用戶之間的溝通,進行口碑傳播。“我不在意最終的銷售數字,最重要的是用戶滿意度,如果大部分用戶不滿意,那么賣出去多少臺也沒有意義”,雷軍說。負責小米手機營銷的黎萬強同樣表示,他更關注在賣出第一千臺、一萬臺的過程中,用戶獲得的體驗是不是足夠好,這樣才能支撐小米長期的發展。
規則三:開放!開放!
在小米手機發售前,市場對于它的質疑之一,是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下是否會保持開放,比如能否兼容競爭對手的應用?這一質疑并不難理解,不乏有公司把手機終端當成了一個自身利益的載體,建立圍墻。
但互聯網的精神是平等和開放。在互聯網時代,產品遷移成本越來越低,想建立一個圍墻把用戶圈在其中的做法只會失去用戶。
開放是小米的信條。在小米手機操作MIUI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模塊都向用戶開放。用戶可以提交bug,跟蹤bug處理的進度,也為MIUI開發了千變萬化的主題和鎖屏樣式。正如雷軍所說,“我們營造了一個粉絲的社區,鏈接了全球發燒友,讓他們一起來幫我們完成。我們是一個開放式的操作系統。”另外,MIUI也致力于將一些源代碼貢獻給開源社區,比如MIUI中的FM收音機。
即將上市的小米手機也會堅持開放原則。對于應用開發者而言,MIUI系統可以兼容任何針對android開發的應用,不需要做任何適配和修改。對用戶而言,小米手機不打算建立任何圍墻,完全開放系統權限,對MIUI不滿意的用戶可以刷任何系統,包括刷回android原生系統。雷軍表示,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用戶真正因為產品好才愿意使用MIUI,而不是因為它捆綁進了小米手機而不得不用。
規則四:首創純互聯網手機品牌
小米手機是首個互聯網手機品牌:互聯網模式開發,利用互聯網銷售,商業模式也將是“互聯網化”。比如,對于傳統手機廠商,依靠賣硬件掙錢幾乎是鐵打不動的規律。即便是在互聯網體驗上做到極致的蘋果,來自硬件的盈利也大為可觀。
但在互聯網領域,免費經濟學已經深入人心。核心理念是,讓用戶免費使用產品,形成口口相傳的力量,不斷擴大用戶基礎,更多的用戶體驗反饋又能幫助這個產品更好改進,良性循環就此形成。
當然,“免費經濟學”的前提是,互聯網產品每增加一個用戶時,其成本不會有太大抬升。手機行業則不太相同,每發售一部手機,硬件成本均為固定值。但不要忘記,以往消費者為手機付費時,價格=硬件成本+渠道成本+大筆營銷費用+手機廠商利潤。雷軍認為,隨著智能手機戰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手機廠商靠硬件獲得高利潤的模式必然難以為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