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五歲了。iPhone5秋天就要來了。
在過往的歷史經驗中,這一切聽上去都讓人充滿了想象和期待。可是,消費者是否同樣或者更加期待秋季要面市的Windows Phone 8手機,以及揚言要超越iPhone5的亞馬遜手機呢?別忘了,還有Facebook即將上市的藍色楔形手機。
時代變了。在喬布斯時代,手機是用來改變世界的工具;現在,它只是整合后臺應用的一個外殼。那些可以彎曲、色彩絢麗的顯示技術,那些簡單到不用思考的Metro界面、3D地圖、語音搜索等等,都已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分析人士曾以為蘋果會在上個月的WWDC(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推出iPhone5,包括三星也是這樣想的,于是三星搶在WWDC一個月前發布了擁有弧形流線造型、4.8英寸屏幕的Galaxy S III,厚度僅7毫米,它有四核處理器,S Voice語音操作也直指Siri。這讓此前被盛傳“7.9mm超薄機身設計,顯示屏的尺寸則將會達到4.08英寸”的iPhone5魔力盡失。到如今,市場話題變成了這樣:蘋果打算讓iPhone5搭載基于三星Exynos 4架構的四核ARM處理器。
這件事情說明一點:蘋果要在硬件上實現創新已變得非常難,它甚至也淪落到模仿別人的境地。在軟件應用上,蘋果又是否能夠實現喬布斯時代的輝煌呢?WWDC整合應用的發布,也缺乏新意。批評者甚至不客氣地評斷:這簡直就是另一個騰訊。
不得不說,蘋果碰到了實實在在的創新天花板。如何打破這塊天花板,現任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被寄予厚望。但營銷出身的他,做得到嗎?
喬布斯遺產:那些被改變的世界
早在兩三年前,病中的喬布斯談起他對未來的向往:他想顛覆教科書產業,為iPad開發電子教材和課程資料,拯救那些背著沉重書包而行的學生們的脊梁;他想設計新的數碼技術,改善像素水平,使人們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拍攝出色的照片;他想把自己在電腦、音樂播放器和電話方面所作的創新應用到電視機上,實現所有設備和iCloud的無縫鏈接,用戶不再需要擺弄復雜的DVD和有線電視搖控器;他甚至想重新發明汽車……
這些關于未來的想象就如電影《黑鏡子》表達的場景那樣,酷到讓你覺得“可畏”。
在過去的30年,喬布斯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他創造了iTunes商店,宣告唱片時代的終結,但也讓屢受盜版打擊的音樂產業獲得新生;他的應用商店創造了全新的生態系統,釋放了幾十萬種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應用,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手機,也為數以萬計的開發者創造了新的職業;他將起初不被看好的iPhone和iPad打造成全球每不到20人就擁有一部的傳世之作,并讓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看看喬布斯為蘋果公司留下來的這些數字吧:蘋果市值約5500億美元,是昔日手機巨頭諾基亞市值的近70倍,老對手谷歌的近3倍,曾因無所不能而幾乎遭遇分拆的微軟的2倍多;蘋果擁有4億個iTunes賬號;App Store應用總數65萬;iCloud用戶1.25億;截至3月底在全球擁有3.65億iOS設備;iMessage用戶達1.4億……
喬布斯改變了這個世界,也創造了蘋果。如果喬布斯依然在世,他當如何把這份寫有全球發貨量2.5億部、產生營收1500億美元的巨額成績丟向他的老朋友微軟以示慶祝?別忘了,微軟首席執行官鮑爾默當年可是這樣嘲笑蘋果的:“iPhone不可能獲得任何市場份額,蘋果可能在一部500美元的電話中賺不少錢,但它最多也就掌握2%到3%的市場份額,我們還是傾向讓60%到80%的手機裝上微軟的軟件。”
可惜鮑爾默的言語覆水難收。他只好一路看著蘋果以這個沒鍵盤、價格高、自創封閉移動生態系統、“少數人才稀罕”的玩意一路打敗Palm、RIM以及諾基亞,直到今天,連微軟自己也不得不成為了蘋果革命路上的跟隨者。當然,Windows 8能否改變格局,那是后話。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