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從蘋果到百度,都正在為此而戰:誰是未來地圖的主人?
在哥倫布登上圣薩爾瓦多島的520年之后,全球科技巨頭們正在集結人馬,準備向數字地球的“新大陸”進發,已經揚帆起航的船隊包括蘋果、谷歌、微軟、騰訊、百度……這些互聯網時代的霸主認為,那里才是未來的財富之地。
蘋果在移動平臺操作系統iOS 6中拋棄谷歌,推出自己的地圖產品,標志著巨頭們的爭奪已經正面開始。在過去幾年中,微軟、谷歌、諾基亞等科技界巨頭一直沒有停止對地圖的探究。雖然在PC互聯網時代,本地搜索模式開啟了地圖的商業化之路,但是,線上行為貨幣化難以令地圖發揮巨大的商業效應。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則全然不同,線下行為與手機、平板電腦進行結合之后,產生了一個重要信息:你的位置。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地圖上可能包含這一個人的衣食住行等大部分消費行為。比如在你給心儀的女孩發信息相約晚上一起看電影的那一刻后,智能手機立即嘗試通過這短短的一句話為你準備更多:查找最近的電影院、推薦合適的影片甚至告訴你別人打了幾顆星、預訂座位、提醒你今晚路面的擁堵情況需要提前多久出門、尋找車?位。
通過數字地圖將人與位置,再進一步與商業相連,這正是蘋果們想要抵達的“新大陸”。在對那片土地的美好設想中,其能為商業帶來的改變或許會達到“社交網絡”級別。
爆發點
PPTV網絡電視CEO陶闖的另一重身份是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執行董事和Global Earth地理信息產業基金創始人。十年前,已經成為加拿大國家首席研究教授的陶在多倫多創辦了商用網絡化三維地圖系統GlobeView和擁有全球專利的單張像片三維重建技術SilverEye“銀眼”軟件。這項技術比Google Earth早了近三年。2005年,GeoTango被微軟看中并收購,陶也參與了微軟虛擬地球事業部的創立,這就是后來微軟的bing(必應)地圖。
巨頭們在地圖上的爭奪頗有些像大富翁游戲:越早“置地”,越有可能在未來迎來機遇。陶闖告訴《環球企業家》,2005年左右,微軟在地圖領域醞釀了極大的野心,不惜投入重金購買測繪數據。除了GeoTango,此后還收購了三家著名地圖公司。而當時,微軟制作的虛擬地球(Virtual Earth)已經非常漂亮,技術領先于谷歌,成為全球第一家做街景和三維城市的公司,在全球企業市場拿到了70%的份額,成為微軟在線服務部最有競爭力的主打品牌之一。通過地面車載、飛機拍照,自動回傳照片,幾年時間里,微軟在全球500多個城市打造了三維模型—而迄今為止蘋果3D fly-over的這一數量只有十幾?個。
不過,最早在地圖布局的微軟卻因為和諾基亞的合作錯失了成為最大的地圖商的機會。2008年前后,微軟和當時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諾基亞達成戰略合作布局移動。此前一年,諾基亞以超過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地理信息系統公司Navteq(Navteq也是谷歌地圖數據提供者)。達成合作后,微軟逐步減少了對地圖業務的投入,開始依賴諾基亞的地圖。近年來,在手機終端市場大跌跟頭的諾基亞似乎脫離了極客們的視野,而這個過程中以谷歌為代表的Google maps卻大放異彩,在三維、街景甚至室內地圖業務上開創了更多可能。
這是谷歌地圖的發展路徑:2005年6月,Google Maps覆蓋范圍從美國、英國及加拿大擴大至全球;一年后,谷歌將地圖業務延伸到移動端,率先讓不具備GPS的手機獲得了導航能力;2010年11月,新版谷歌地圖整合了街景和3D技術;此后的2011年8月,又增加了語音搜索功能;之后,谷歌更是將更多服務添加到地圖平臺,包括允許用戶360度觀看店鋪內部;針對移動設備在全球近500個城市推出公交選擇列表;今年趕在蘋果WWDC大會前發布的“下一個維度的谷歌地圖”,則推出三項新功能:3D地圖、離線訪問以及街景服務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