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消息,旅行者1號(Voyager 1)探測器已經遭遇了幾個月的通信故障問題,其前景令人擔憂。盡管如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未打算放棄,其工作人員正全力以赴嘗試挽救這一探測器。
這艘在宇宙航行45年的探測器已經穿越了太陽系邊緣,成為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它為我們帶來了關于木星和土星的突破性發現,并捕獲了地球的孤獨影像。然而,在距離地球數百億公里的深空中,一艘老化的宇宙飛船失去通訊,或許是最為孤單的場景。
過去幾個月里,NASA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頻繁出現故障,向地面控制中心發送錯誤數據。位于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工程師們正在努力查找解決方案,但由于航天器與地球之間的巨大距離,這一進程異常緩慢。從總體上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旅行者1號的探索使命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NASA還沒有準備放棄這個與地球距離最遙遠的航天器。
JPL的一位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表示:“我們的團隊正在不斷收集信息,并且正準備采取多項措施,希望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或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異常情況可能與探測器的飛行數據系統(FDS)相關。FDS負責從旅行者1號的科學儀器收集數據,并將其與飛船運行狀態的工程數據一同整合,通過探測器上的遙測調制單元(TMU)以二進制代碼形式傳回地球。
然而,探測器的FDS與TMU之間可能出現了通信故障,導致TMU持續向地面控制中心發送混亂的0和1信號。
該問題首次發現于2022年5月,當時旅行者1號傳回的姿態控制系統(AACS)數據突然開始出現亂碼,變得無法辨認。通過向探測器上的另一臺計算機發送指令并重新調整遙測數據傳輸,工程師們成功地解決了該問題。但到了2023年12月,旅行者1號又一次開始發送雜亂無章的數據。
目前,旅行者1號探測器距離地球151.4億英里(約244億公里),以每小時3.8萬英里(約6.1萬公里)的速度在星際空間航行。由于地面控制中心與旅行者1號的巨大距離,JPL的工程師發送信號并接收到回信需要大約兩天的時間。
JPL的發言人表示:“在采取行動之后,團隊將花費幾天時間去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翻查歷史資料,嘗試解讀從這些零星的遙測數據中獲得的線索(因為這些數據本身幾乎沒有直接價值)。接下來,他們會發出另一條指令——不是嘗試改變探測器的某個狀態,就是請求更多的信息。”“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周時間,這就是為何解決問題如此緩慢的原因。”
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1977年發射進入太空,比旅行者2號晚發射不到一個月,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飛行路徑,旅行者1號比旅行者2號更早穿越了小行星帶。它曾近距離探訪木星和土星,發現了木星的兩顆新衛星和土星的五顆新衛星以及一個名為G環的新環帶。2012年8月,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成為首個穿越太陽系邊界的人造物體。
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都攜帶著來自地球的信息漸行漸遠,深入太空。即便我們與旅行者1號的聯系最終中斷,它所完成的探索任務及其意義將永遠被人類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