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舟山捕撈的海鮮送達上海需要多久?1個小時!在100公里的物流航線上,中國移動創新實現5G-A通感一體技術對無人機高度、位置、軌跡動態等精準數據的實時感知監測,將貨船運輸的3小時縮短至無人機運輸的1小時,保證海鮮“新鮮”送達。
影視行業數據量大、效率要求高的“渲染”多久能完成?按“天”計算!橫跨千余公里,“移動云影視渲染平臺”將東部的海量數據實時傳送到西部進行演算,再將結果返回東部調取使用,渲染周期從按“月”計算縮短到按“天”計算,渲染效率大幅提升。
不論在某一區域內,還是在各個區域間,算力賦能產業轉型、AI推動提質增效、5G-A助力經濟發展……一個個新質生產力賦能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正擘畫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成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
創新揚帆
“數算智”躍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
創新也始終是中國移動創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動力。“人工智能成為新生產工具,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算力成為新基礎能源。”在中國移動的創新發展戰略中,人工智能、數據、算力已共同構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因素,并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著新活力、開辟了新空間。
我們看到——
在數據領域,中國移動打造了20萬億高質量訓練數據集,并促進數據要素全面融入實體經濟。構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服務數據集群——梧桐大數據平臺,沉淀核心數據資產超2000PB,達到國內最高等級數據治理水平。在國家級數據要素先行先試區——浙江杭州“中國數谷”部署應用跨行業、跨區域、跨主體的“數聯網”,有效解決企業“不愿開放”“不敢開放”“不會開放”的難題……通過布局統一可信的數據空間,中國移動實現了數據“可用不可見”“可算不可識”,支撐數據要素市場高效健康發展。
在算力領域,首批13個智算中心節點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建設完成,實現“東數西算”樞紐節點基本覆蓋。3個全球運營商最大的超萬卡單體智算中心加快建設,呼和浩特超大規模單體智算中心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IPv6+”骨干承載網,實現全球首個400G全光骨干傳送網規模商用。升級1500個邊緣節點,訓/推算力資源規模超30EFlops……3年前,中國移動原創提出的算力網絡理念,已落地“算龍頭”這樣實實在在的算力產品,真正實現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自由”。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移動自主研發“九天”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在央企中率先通過國家“雙備案”。打造“最懂行業”的通專結合多模態千億級大模型,并加速向萬億參數邁進。深耕客服、政務、醫療、工業等40款行業大模型,沉淀450項AI能力,在城市全域數字化、新型工業化等領域推出超百項AI應用標桿項目,賦能近1000項行業應用。與印尼金光集團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推動中國AI技術和產品走向世界……圍繞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的定位,中國移動正全方位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努力打造AI領域的“大國重器”。
因地制宜
“三融合”澎湃數智化轉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短短11個字,鏗鏘有力地回答了發展什么和如何發展之問。
著眼信息服務業,其既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又為其他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著重要支撐。細看中國移動近年來各項舉措,不論是著力推動“三個融合”,還是加快推進數、算、智創新應用發展,其目的都是為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都在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注智賦能。
新型工業化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傳統產業自從有了5G加持,迸發新生機。中國移動為長白山腳下能源企業打造的“5G智慧電廠”,為廠區提供信息化的安全生產管理手段,智能巡檢、智能安防等場景應用,讓無人化、自動化之光照進現實。在中部地區,面向化工產業,中國移動助力打造武漢首家5G+智能工廠,實現了2.5平方千米煉油廠區石化裝置的5G智能化改造,為化工企業擰緊“安全閥”。從外圍輔助到核心環節,中國移動不僅助力單個企業向智能化深度轉型,也在規模賦能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作為傳統種植業大國,我國糧食增產增收意義重大。在中部地區,中國移動為河南蘭考縣打造5G高標準農田,糧食作物增產約10%,農藥施用量可減少約20%,農民年均增收約650元/畝。“藍色糧倉”也因5G賦能而“漁歌嘹亮”。在東南沿海,中國移動為福建寧德三都澳海域打造5G智慧海洋樣板區,基本實現50公里海域全覆蓋,魚群的活動情況及周邊的海水質量得到實時監測,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增加了經濟收益。中國移動以新技術深度覆蓋農業產銷全鏈條,在華南,創新“覃塘富硒米云認養”模式,打造“互聯網+農產品+直播”新模式,推動“桂字號”農產品走向全國。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不斷得到滿足。在醫療領域,中國移動采用“5G-A+區塊鏈+AI”技術,成功實現5G-A無人機在河北的緊急醫療物資運輸,完成醫院與血站間血液低空高效配送。在教育領域,中國移動打造的“云課堂”,讓身處高原深處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同上一堂課。在交通領域,中國移動通過“5G+云網+車路協同”技術,助力京雄高速路北京段成為國內首條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高速公路;通過“5G+北斗”室內導航系統,在重慶填補了國內地下隧道無衛星導航的技術空白;基于5G-A通感一體網絡能力,在云南保山機場構建了空地一體監測系統,解決機場低空、跑道侵入防控等管理痛點問題。
社會治理現代化同樣離不開治理方式數智化轉型。在西北,數字政府建設有了“甘肅經驗”。中國移動助力甘肅省探索數字政府建設新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實際、技術架構一流、應用特色鮮明的數字政府建設新路徑,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98%以上。在東南沿海,中國移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構建園區環境綜合監測系統,對廣東東莞市生產企業、工業園區、化工園區的大氣、水、土壤、“固危廢”等進行在線實時監測,從多目標、多維度、全生命周期對區域環境進行數字化治理。大到數字政府建設,小到周圍空間管理,中國移動正助力社會以“新”煥新。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放眼開來,中國移動深度融入服務區域發展戰略,以數智為筆繪就的區域高質量發展“工筆畫”,正由點及面連綴成一幅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