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軍 丁睿 胡英
互聯網進入內容安全時代
作為家長,您是否擔心您的孩子在家庭或在網吧中訪問網絡上的暴力、色情內容?作為企業老板,您是否能控制員工在上班時間下載視頻等大流量的數據, 不浪費昂貴的帶寬、不影響辦公效率?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國家對作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是否必須像對待傳統媒體一樣進行內容管理?
互聯網內容安全不是新鮮話題,從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天起,網上迅速傳播的內容,無論是文字、視頻還是音頻,就像一把雙刃劍,在方便了企業和個人的同時,也因為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而給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在參加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組織的一些信息安全專題研討會上,許多專家感嘆,信息安全最大的難題不在于技術方面,而在于網絡將徹底改變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影響下一代青年人的行為模式,如果不對網上內容正確引導,后果將難以預料。
在一次信息安全技術交流大會上,記者認識了一位專門從事互聯網內容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究的公司——深圳任子行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景曉軍博士。他告訴記者,正因為內容安全的重要性,目前,關注互聯網內容安全的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內容安全技術在突飛猛進地發展,在靜悄悄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以對全國的網吧管理為例,公安部規定網吧必須采用一定的內容安全技術控制網上不良信息內容,僅這一項需求就使內容安全產品市場呈急劇上升趨勢。該公司也因為這項需求,在全國網吧內容安全產品市場占據了60%以上的份額。
這項新興的技術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哪種程度?除了對青少年上網行為的監測外,內容安全技術還有哪些用途?目前市場上有哪些新產品?為此,記者特約請專家將這些內容呈現在讀者面前。
應 用 篇
互聯網上豐富的信息既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充滿了危險性。就像一把雙刃劍,在披荊斬棘的同時,稍微不注意,也可能讓自己鮮血淋漓。
對青少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互聯網的開放性導致了它的不規范性。由于互聯網是一個沒有國界的信息平臺,各國家之間法律的不同和對互聯網監管力度的不同,導致青少年可以輕易地從網上查找到各類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武器等;有可能在網上購買到對其有害的東西,如毒品、不健康讀物、不健康食品等;有可能和一些不良人員接觸,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和行為;有可能將一些關鍵的個人、家庭隱私信息透露給別有用心的人,給青少年本人和家庭帶來麻煩;有可能將重要的家庭財政安全信息提供給其他人,如銀行卡號、密碼等;有可能與網上認識的所謂的好朋友進行實際的約會,對其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脅……
前一段時間,市場上出現了比較多的撥號欺騙行為,就是由于一些青少年誤訪問了一些國外站點,下載了不良程序,造成長時間撥打國際長途的情況,給家庭帶來了高額的電話費用。
雖然互聯網存在著這樣多的不良誘惑,但是,沒有哪個家長愿意在信息時代讓孩子輸在未來知識網絡時代的起跑線上。在青少年上網問題上,堵還是疏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決定,沒有人會因噎廢食,無論是家庭還是網吧,都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們在網絡的海洋里遨游,只能靠安全公司的技術保護孩子在互聯網上健康、安全地獲取知識。
企業信息化:管理者的兩難
企業信息化迅猛發展給企業家們提出了難題:企業不上網,意味著企業競爭力的降低;企業上網,如果管理不善,有可能引起工作效率下降和企業資源的嚴重浪費,甚至導致企業核心機密的泄露。信息化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架在每個處于國際化和加入WTO道路上的企業管理者的脖頸上。
來自國際調查公司的調查顯示,66%的公司擔心其Internet被用于非公司業務,59%的經理不能接受公司的Internet資源用于個人用途,但是,實際上100%的員工都有將公司的Internet資源用于個人用途的經歷。在工作時間內,37%的員工上網尋找另外的工作;40%的員工上網購物;13%的人下載音樂;4%的人瀏覽在線色情作品;25%的員工花費1小時以上瀏覽與工作無關的內容;22%的員工花費半小時到1小時隨意瀏覽,25%的員工花費30分鐘左右隨意瀏覽。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企業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不一定是競爭力的提升。此外,員工不得當的網上行為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法律和聲譽等方面的風險,給單位領導帶來政治上的風險。
在企業內部,計算機和網絡的使用制度使員工能正確合理地使用計算機資源。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監督,制度是不可能被有效執行的。為此,較好的計算機審計和管理工具,能夠準確評價每一個員工的計算機使用效率,起到讓計算機對企業的幫助遠遠大于對企業造成傷害的作用。
采用內容審計技術能有效地保護和控制公司的商業秘密,防止公司資源的流失;消除計算機被員工不正確地使用,避免公司金錢的浪費;盡可能減少法律和名譽方面的風險。
國家安全:阿喀琉斯之踵?
欣欣向榮的互聯網為社會帶來清新的空氣、美麗的景色的同時,蒼蠅也隨之而入,網上內容的無政府主義有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最薄弱環節)。
主要問題是,政府部門的一些職員在上網時有可能無意或有意地泄密;互聯網的匿名和無國界性導致各類有害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和便利,有些信息甚至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網絡安全事件發生和影響的機會迅速擴大,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受到公開的挑戰;大量色情、暴力、反動信息通過互聯網涌入。
互聯網管理機關同樣必須應用新技術對網絡內容進行有效管理。
爭議:違背隱私權?
互聯網內容安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的同時對內容安全的爭議也隨之而起:家長、企業、政府是否有權利對網絡內容安全進行管理?這些是否在侵犯青少年、企業員工和公民的隱私權?
答案是否定的。從國外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端倪。
家長作為青少年的監護人,需要規范青少年的行為,美國這樣一個號稱“隱私第一”的國家,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同樣的一致,據統計,美國90%以上的上網家庭均安裝了內容過濾軟件。而作為網絡資源的擁有者企業來說,它們有權利保證自身的網絡不被濫用。其實用于家庭、校園和企業的過濾產品在全球起步非常早,目前已形成了幾家主流的產品,國外已經有較系統的不良信息分類研究和完善的不良站點列表數據庫,其代表產品包括:Family Connect、Smart Filter、Cyber Snoop、Surf Control、Surf Watch、Cyber Patrol等。
在國家監控方面,由于國家對高帶寬互聯網內容監測所涉及的領域比較敏感,所以,國外有關內容安全技術在這方面應用的公開報道不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美英都有完整的監測體系。曾經導致滿城風雨的美國FBI組織實施的Carnivore計劃,目前已經出現了最新版本,其改名為DCS1000系統,主要是基于關鍵字技術對網上電子郵件進行監控。從臭名昭著的搭線監聽技術開始,美國政府早就開始對各種信息進行監控。美國電影《國家的敵人》描述得雖然有所夸張,但事實上也反映了美國政府保衛國家安全方面進行的一些工作。另外,英國2000年通過了關于網絡信息內容監察的議案;俄羅斯由聯邦安全服務中心(FBS)負責實施的SORM-2項目目前也已投入了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