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練好,陳磊
河北省電力公司調通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21
1總體介紹
NEC 3000s 微波傳輸設備是日本NEC公司生產的一種先進的數字微波通信設備,其工作頻段可以是4、5、6、7、8 GHz等ITU-R所規定的多個微波傳輸頻段,其產品利用交叉極化頻率復用技術實現一個波道傳輸2×STM-1的比特速率。根據微波波道帶寬的不同,可以選用64QAM或128QAM多級編碼調制(MLCM)方式,前者所需波道帶寬為40 MHz ,后者要求的波道帶寬約為28 MHz。在40 MHz波道帶寬時,除傳輸STM-1主信號流外,還可傳輸2×2.048 Mbits/s 的路旁業務(WS);在28 MHz波道帶寬時,還可傳輸一個2.048 Mbits/s 的路旁業務。對于微波傳輸頻段安排,它可以和原有的數字微波傳輸系統(PDH)兼容。該設備使用無損傷切換、空間分集、交叉極化干擾抵消、正交時域均衡等微波傳輸的高新技術,適用于長距離大容量的微波傳輸。
國家電力公司此次京—漢微波改造采用5 GHz頻段,40 MHz波道帶寬,北京—保定段采用單極化1+2系統傳輸2個STM-1,保定—鄭州段采用交叉頻率復用2×(1+1)系統傳輸2個STM-1。其系統結構合理、模塊集成化程度較高,維護方便。另外,其強大的網管系統,可以對設備及機房環境進行遠程維護和檢測,實現無人值守。
2關鍵技術
2.1自適應交叉極化干擾抵消(XPIC)技術
在現代大容量微波傳輸中,為提高頻譜利用率,一般采用波道雙極化傳輸方式。在傳輸正常的情況下,主要采取交叉極化鑒別率(XPD)較高的高性能天線,垂直極化與水平極化所接收到的兩路信號之間的D/U比較高,能滿足傳輸指標要求。但當有傳播衰落時,由于XPD本身下降,垂直極化與水平極化所接收到的兩路信號的交叉極化干擾電平增加,致使它們之間的D/U值也隨之下降,使傳輸性能降低,甚至造成中斷。
圖1為XPD與衰落深度(Fd)的關系曲線,圖中,直線為理想的XPD與Fd的關系曲線,點線為實際統計曲線。通常要求天線本身極化隔離度(XPD0)為40 dB。
為實現交叉極化同波道傳送,NEC 3000s SDH 設備采用了XPIC技術,見圖2。
這里以V 極化信號為例,在天線接收的信號中除了V極化的正常信號外,不可避免地會收到H極化的干擾信號。輔助解調器(XDEM)從H信號中取出部分信號樣本進行解調,并與V信號的主解調器(DEM)輸出的信號一起送至XPIC的控制電路,再對橫向濾波器的抽頭系數進行調整從而將輸入橫向濾波器的H信號變成V信號中H信號的干擾樣本,并與V信號相減,消去干擾部分,恢復出干凈的有用信號,再送至V極化信號的解調器。用此種方法對信號改善度>15 dB,已滿足設計要求。
圖3為XPIC在64QAM時對系統C/N和XPD的改善程度。如果要使C/N為30 dB,在沒有用XPIC時XPD要達到22 dB才能滿足要求,而采用了XPIC技術后XPD只要達到6 dB即可。這樣一方面降低了對天線饋線系統XPD的要求,另一方面成倍提高了頻帶利用率。
2.2自動發信功率控制(ATPC)技術
ATPC技術是微波發信機的輸出功率在ATPC的控制范圍內自動跟蹤接收端接收電平變化而變化的一種技術。在正常傳播條件下,發信機輸出功率固定在某個比較低的電平上,當發生傳播衰落時,接收機檢測到傳播衰落并達到ATPC所規定的最低接收電平時,立即通過微波段開銷(RFCOH)字節控制對方發信機提高發信功率。其主要優點是:降低了對相鄰系統的干擾;減小了上衰落對系統的影響;降低了電源消耗;改善了系統的殘余比特差錯性能。ATPC終端站控制原理見圖4。
正常傳播條件下,A站發信機(設額定功率29 dB)受本端ATPC適配器的控制,發送低電平信號(17 dB),此時B站接收端為正常接收電平(-40 dB左右)。當有衰落時,B站接收電平隨之下降,在接收電平將至 ATPC啟動門限之前,ATPC不做控制;在B站接收電平下降至ATPC啟動門限(-55 dB)或B站解調器因某種原因發生幀告警時,B站ATPC適配器將產生5 bits ATPC控制信號,此信號送至調制器,通過微波幀開銷(RFCOH)反向傳送至A站,經解調器分出并送至ATPC適配器。經A站ATPC適配器處理后,產生相應控制電壓,使發信機輸出功率增加,直到最高功率(31 dB)。在ATPC控制范圍內,可維持收信電平不變;但當A站發信機輸出功率達到高電平(31 dB)時,系統開始脫離ATPC控制,此時B站接收電平按原變化斜率下降。收發信電平變化關系如圖5所示。
一般來說嚴重的傳播衰落發生的時間率是很短的,不足1%。NEC 3000s SDH設備ATPC動態范圍為-12~2 dB,即設備的發信功率在99%的時間內均以比額定輸出功率低12 dB的狀態工作。
3強大完善的網絡管理功能
NEC 3000s SDH微波設備網管使用的21-SMX系統是高度先進、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它使用了標準協議、構造和接口實現對整個系統設備的遠端維護和管理,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設備檔案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此次京—漢微波改造,分別在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設立了網管終端,實現對全線網元的監測和控制。并且,各站電源系統信息也通過微波V11接口納入了網絡的管理、監控系統。(WS);在28 MHz波道帶寬時,還可傳輸一個2.048 Mbits/s 的路旁業務。對于微波傳輸頻段安排,它可以和原有的數字微波傳輸系統(PDH)兼容。該設備使用無損傷切換、空間分集、交叉極化干擾抵消、正交時域均衡等微波傳輸的高新技術,適用于長距離大容量的微波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