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瑞斯康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國內小區寬帶接入市場的特點
人們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網上交易、網上游戲等“第四維空間”的開辟,給人們打開一個新的相互交流與生活的新天地;網絡將世界各地的人們以一個嶄新的方式聯系在一起,物理上的距離已經不再重要,語音、圖像等“零”距離的傳送,讓“虛擬空間”成為新時代的時尚,現代人們的新寵兒。
核心寬帶技術的發展讓更多、更復雜的應用走上網絡成為可能,但如何把網絡真正接入到千家萬戶,“最后一公里”的寬帶技術一直是網絡建設者最關注的技術。
綜上所述,在國內的小區寬帶接入技術上,需要在網絡建設期關注的幾個要點如下:
1.樓道設備的遠程可管理性,避免大量樓道設備給接入商帶來的維護工作難題。對接入設備的每個端口的遠程可控,是需要電話112級別的控制、錯誤監控能力。
2.容量升級的平滑過渡。在出口帶寬、接入用戶數量等有較好的可擴展能力。
3.樓道接入設備的穩定。接入設備數量龐大,若設備更換率增大,無疑對維護工作將是災難,減少功能是增加穩定的辦法,遠程管理也是必要手段。
4.端口隔離與組播技術的支持。端口隔離是小區接入安全性的要求,組播技術是很多新業務提供商的技術必須,廣播服務不能滿足個性化服務的要求。
小區寬帶接入目前的主要技術
目前已經成熟的小區寬帶接入技術有很多種類,但是無論哪種接入技術,都會在小區核心匯聚成以太網方式。隨著IP城域網技術的發展,IP作為統一的網絡平臺,前景廣闊。下面把幾種接入技術對比一下:
1.DSL技術:這是利用電話線網絡復用數據業務的方式,因為利用已經有的網絡,業務開通比較快。由于是復用技術,客戶端需要Modem分離業務,局端需要DSLAM設備。DSL技術是國內寬帶目前使用最多的技術,
2.以太網技術:這是為數據業務而設計的,帶寬的容量大,也是將來多網合一的理想網絡平臺。以太網技術簡單,成本低廉,與用戶端無縫的技術銜接,很快成為小區寬帶的理想接入方式。
3.有線電視線HFC技術:是在有線電視線上復用數據業務,由于電視網是樹形結構,下行廣播帶寬大,上行帶寬小,適合廣播業務。同樣客戶端需要Modem分離業務,局端需要接入設備。
客戶端的應用基本上是IP以太網方式為主,加上匯聚后的承載也逐漸發展到IP方式,選擇以太網也是合理的,同時從將來的帶寬需求與組播業務的支持來說,以太網接入也是較好的選擇。由于目前國內寬帶網絡的格局,網絡已有資源的壟斷,電話線、有線電視線都基本屬于一個運營商的壟斷經營,新運營商要進入小區網絡需要建設新網絡接入,以太網接入將是有競爭力的選擇。在南方的網通、北方的電信,新發展的長寬、盈信等新運營商都建立了大量的樣板網絡。
以太網接入技術的發展與特點
以太網是為局域網絡設計的,由于實現技術簡單、開放性好、統計復用、帶寬容量大等特點,成為網絡技術的主要聯網使用技術。由于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上,以太網已經成為事實的標準,所以,無論什么樣的接入網絡,都需要轉換成計算機的接入方式,小區接入選擇以太網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實用的。
網絡的可用性是網絡的一切安全、穩定的基礎,如何保證設備的可用性,“網絡設備的可管理性”與“樓道設備的可遠程管理性”是這個階段的主要標志。只有設備是可以方便管理的,對整個網絡的可用性才是有保證的。
對設備的管理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但這階段的管理有下面不同的特點:
1.設備支持標準的網絡管理,方便不同廠家的設備實行統一的網管,一般廠家支持基于SNMP的網絡管理。
2.對線路的故障與設備本身的故障方便區分,以便維護工作的進行。SNMP網絡是基于IP層的,設備壞了,還是線路壞了,或中間設備壞了,同樣在網管上看不到,所以對線路同樣需要網絡監控。
3.對樓道設備的遠程管理,不僅是對端口的各種管理與監控,而且,鑒于樓道設備的環境特殊性,需要遠程加電與復位、遠程供電等特殊管理。
小區寬帶接入方案的分析
1.網絡方案
上圖中給出的是一個典型的小區寬帶接入網絡方案,從網絡的結構上分為三部分:
1)用戶接入:
a)以太網接入方式:樓道交換機分為雙絞線上聯交換機接入與光纖上聯交換機接入。在客戶密集的地方,可以采用可級聯的樓道交換機,擴展接入端口數量。樓道交換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需要遠程管理。第三代接入交換機遠程管理的特殊要求如下:
* 端口隔離
* 遠程設備監控
* 遠程加電啟動、復位
* 遠程供電(限雙絞線方式) b)DSL接入方式:由于電話線是集中控制方式,所以DSLAM直接上聯到小區匯聚交換機。
2)匯聚部分:
小區匯聚交換機是小區網絡安全控制基礎部分,對端口綁定、端口限速、防病毒攻擊等方面有較高要求,一般采用2層加4層的智能交換機作為小區匯聚。
匯聚層采用支持SNMP網管交換機,并且具有遠程網管的樓道交換機Server控制端功能,作為SNMP代理,將接入層的樓道交換機統一管理起來。
3)認證部分:
在小區匯聚層的上邊,與城域網的接口地方,是網絡認證交換機,也可以是小區寬帶的核心。它連接小區業務網管中心(主要是AAA管理:認證、計費、授權)與設備網管中心(主要是設備的管理)
2.業務管理方式分析
業務管理是對用戶提供業務的直接管理方式,也是網絡接入商盡快收回成本的有力保證。選擇不同的認證方式,對用戶的業務管理差別較大。我們把目前常用的三種認證方式作個比較:
全面網管是第三代寬帶接入的特點,也是小區網絡設計時關注的焦點。高品質的網絡服務也是為客戶提供差別服務的基礎,設備網管就是及時發現故障并快速處理加以恢復。
SNMP網管是國際統一的網絡設備管理方式,適用于不同廠家、層次的網絡設備管理,但由于是一個標準的網絡管理協議,設計較為復雜,實現起來成本較高,對于數量龐大又要低成本的樓道交換機是個難題,同時,SNMP是基于三層的網絡協議,對于鏈路還是設備的故障無法區分,也就是說當遠端的設備死機時,管理數據不流通,對遠端設備就沒有辦法再管理,唯一的辦法是到遠端設備地方重新加電,讓遠端設備恢復正常,重新進行管理,對于沒有機房的樓道交換機,環境復雜,現場條件差,要現場去復位是不現實的。所以,適合樓道交換機的簡單而又特殊的私有網管協議相繼出現。
隨著第三代以太網接入設備的出現,小區寬帶網絡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接入商與承載商的分離使得業務提供商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業務的增多,讓世界網絡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同時到用戶端口的整個網絡的管理,為高品質的用戶服務提供了保證,使得寬帶業務從初期的“試用”階段,發展到目前“運營”階段。是樹形結構,下行廣播帶寬大,上行帶寬小,適合廣播業務。同樣客戶端需要Modem分離業務,局端需要接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