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德新、黃興旺
摘要:本文圍繞國內集群通信的發展,介紹集群技術的應用情況,分析相關制約因素,并基于需求對集群技術和適用性進行分析,重點介紹了集群新技術,深入分析GT800集群技術的適用性,最后對發展集群技術的意義進行了說明,并給出初步結論。
一、國內集群應用情況
1、現狀
早在公眾移動通信規模發展之前,無線通信一直應用于各專業領域。隨著公眾移動通信的長足發展,專業移動通信的應用相對滯后,也常被忽視。現階段的專用無線通信系統包括常規的對講、模擬集群、數字集群等技術,總體來說具有技術相對落后、業務單一、應用面較窄等特點。但是,專用移動市場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發展,現有的技術已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雖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數字集群系統應用,但總體存在著價格高、穩定性差、業務不豐富、售后支持有限等不足,嚴重地制約到集群應用的發展。
2、制約因素
目前的集群系統多為模擬系統,數字集群應用有限。我國電子行業推薦的Tetra、iDEN體制,目前還都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
■ 開放性
Tetra、iDEN技術的開放性有限,只由少數國外廠商提供,不利于多廠家競爭,網絡、終端設備價格居高不下,妨礙推廣;
■ 完備性
由于完備性方面的限制,導致不同廠家的TETRA系統無法互連,而iDEN技術集群特性不夠突出,難以適合中小規模專網的應用;
■ 業務方面
Tetra設備提供的業務有限,不能很好地實現標準所規定的業務,iDEN設備定位于普通的群組業務提供,業務不夠豐富,從而限制了兩種技術的發展;
■ 設備商
制造商投入不足,部分系統在穩定性、售后服務、業務提供等方面存在缺陷,實際應用難以很好地滿足需求;
■ 適應性
制約集群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集群系統面對的是行業用戶市場,需求多樣,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非常重要,Tetra、iDEN兩種技術在這方面都有所欠缺。
3、市場需求
如何發展數字集群技術,是許多專家和學者探討多年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從需求而言,概括起來,國內對數字集群的基本要求包括:
※ 滿足業務、特性需求;
※ 安全性、可靠性突出;
※ 組網靈活,網絡覆蓋滿足要求;
※ 價格適中,滿足大規模發展的需要。
基于這些需求,華為公司提出了GT800數字集群新技術,并與國內外移動通信制造廠商共同制定了我國自己的GT800數字集群標準,共同推進國內集群應用的大發展。
二、國內數字集群技術分析
1、現狀
■ Tetra技術
Tetra是由歐洲ETSI制定的數字集群標準。Tetra大量借鑒了GSM概念,基于TDMA方式,采用與GSM類似的邏輯信道,載波帶寬25kHz,分4個時隙,調制方式為π/4DQPSK。支持蜂窩式連續覆蓋。Tetra標準在指揮調度方面考慮較多,定義了不同的網絡工作方式,規定了話音、電路數據、短數據消息、分組數據等業務以及多種附加業務。網絡內部接口沒有標準化,對外互聯技術也未完全公開,規范的完備性方面尚有欠缺。目前,Tetra標準的Release II還處于制訂階段。
在設備方面,不同廠家的系統還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網絡間的用戶和業務的互通還存在問題,無法實現異地漫游。
從國內需求的角度來看,Tetra還存在以下問題:
※ 現有系統支持業務有限,難以很好地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
※ 現有設備均由國外提供,安全性方面有難以克服的障礙;
※ 設備價高,難以很好地滿足國內專業用戶在價格方面的要求。
■ iDEN技術
我國數字集群電子行業推薦標準中的體制B為iDEN(集成數字增強型網絡)系統,它是由Motorola研制、生產的一種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其前身為MIRS系統,兼有雙工電話互聯、數據和短消息等功能,將數字調度通信和數字蜂窩通信綜合在一套系統之中。
iDEN為基于TDMA多址方式的調度通信/蜂窩電話集成系統。它在傳統大區制調度通信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數字蜂窩通信的優點,增強了電話的互聯功能,并采用小區復用蜂窩結構,提高了網絡的覆蓋能力。iDEN系統采用高級調制技術M-16QAM,將每個25kHz信道分割成4個子信道,分6個時隙傳輸,每個時隙占時15ms。在每時隙之始設置同步碼作時隙同步,采用頻分雙工方式和4.2kbits的VSELP語音編碼技術,支持調度、電話互聯、電路數據/傳真等業務。
從國內需求來看,iDEN存在以下不足:
※ 支持業務尤其是調度類業務的能力有限,集群特性不突出;
※ 不支持加密技術,在安全性方面缺乏保障;
※ 組網方式較單一、不夠靈活,難以適應專網需求;
※ 缺乏多廠家競爭優勢,未來的演進不夠明確。(未完待續) 線通信系統包括常規的對講、模擬集群、數字集群等技術,總體來說具有技術相對落后、業務單一、應用面較窄等特點。但是,專用移動市場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發展,現有的技術已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雖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數字集群系統應用,但總體存在著價格高、穩定性差、業務不豐富、售后支持有限等不足,嚴重地制約到集群應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