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產密集型行業的管理軟件規劃中,EAM-企業資產管理-系統的受關注度僅僅次于ERP了。EAM系統以企業的資產設備為主要管理對象,按照定期檢修、狀態檢修、缺陷管理、技術改造、故障檢修和停機大修等各種維護策略,建立以維修工單為核心的計劃、執行和分析管理制度,旨在于實現資產的高效、可靠和安全的運行,同時縮減維修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眾所周知,EAM系統是從CMMS(計算機輔助維護管理系統)發展而來的。CMMS系統將著眼點放在維修的層次上,借助計算機實現維護工作管理和備件采購庫存管理。而進入EAM的階段后,著眼點擴大到資產的層次上,從而在CMMS的基礎上,將資產管理相關的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安全與職業健康、維修成本、移動應用等子系統納入EAM范圍之內。
目前市場上大大小小的EAM軟件廠商很多,雖然有些廠商其產品仍然處于CMMS的階段,但是領先的廠商已經開始進入下一代。那么,EAM下一步的發展何去何從呢?撇去讓人眼花繚亂繁多的新名詞和概念,從實際出發,通過觀察IT的核心發展規則和目前行業領導者的動作,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展望:
1、EAM和ERP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觀察企業管理軟件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條以集成為特征的更替主線。在資產管理領域,集成更多組件的EAM套件替代了CMMS系統。在整個企業管理領域,包含所有人、財、物管理的ERP套件替代了原先分散的眾多小系統。這種融合眾多小系統形成管理平臺的發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集成的平臺套件能夠提供更大的IT價值,同時又能縮減整體擁有成本。按照這種趨勢,下一步必然就是EAM和ERP的融合。美國工廠維護資源中心2004年在進行設備維護軟件調查報告時,發現數百名企業當中,相比較于1999年,采用了商務套件進行資產管理的比率從第二升到了第一,清晰的體現了這種融合趨勢。國內許多企業,如中石化和上海電力,也都是將EAM融入廣義的ERP范圍內一起實施的先行者。
除了ERP之外,EAM甚至將和CRM融合,特別在服務性的資產密集行業,像鐵路和供電供氣企業。如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發電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已經包含了面向內部和面向客戶的業務流程。
2.向戰略決策型延伸
目前EAM(包括CMMS)系統的一個典型特征是關注于流程性和事務性的管理,所以不難理解在某些企業中,企業高層覺得EAM離自己有些遠。這一狀況將會由于兩部分方案的加入而發生變化。第一是資產績效管理方案,它可以從高層管理的角度,對資產應用和維護成本的績效制定各項KPI的戰略目標,并通過來自于執行系統的實時經營數據,監控和分析戰略的執行狀況,以指導各部門的日常業務,從而將管理戰略和業務操作有機的聯系起來。
另一部分是和EAM合為一體的可靠性維護(RCM)方案,它可以根據RCM模型制定各項資產的維護策略,和目前執行型的EAM系統形成有機的閉環:制定策略,依據結果開展維護,然后產生更多數據支持決策。傳統的RCM系統是獨立運行的,結果往往和維護執行流程脫節,同時也無法采取足夠的數據支持策略的制定。這一問題將不復存在。
3.從內部到外部的協同
目前的EAM系統已經在強調企業計劃部門、檢修部門、物資部門、安全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這一協作理念將會越過公司的界限,擴展到企業之間。我們看到,國內目前新建的工廠員工人數越來越少,檢修外包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下,還有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加入到資產管理業務中來。在資產設計階段有專業的設計公司,資產安裝階段有專業的工程建設公司,運行階段有備件供應商,以及眾多的維護和檢修服務公司。在協同的市場環境下,為了支持高效節省的完成各項工作,EAM系統中將會基于互聯網技術,加入協同的項目管理、文檔技術資料共享、任務分配、資源協調、庫存數據共享、電子采購等方案,從而支持全方位的協同式EAM。
歸納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到EAM發展的根本趨勢在于空間拓展式的平臺化。當然,新技術和新理念層出不窮,在企業資產管理領域還會有更多的趨勢出現,系統規劃工作只有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指導下進行,才能夠避免投資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