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快速發展的通信網絡中,業務的類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最明顯的是表現在網絡分組化趨勢上,許多骨干網超過90%的容量已用于承載IP業務。由于IP業務的迅速發展,IP承載網對傳送網的帶寬需求增長迅速,傳送網的電路顆粒度也由2Mbit/s、155Mbit/s為主發展到2.
5Gbit/s、10Gbit/s為主。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以語音為對象而設計的傳輸網絡已經不能更好地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面向IP業務的下一代傳送網架構呼之欲出。
隨著WDM技術的繼續發展,傳送網的容量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下一代傳送網所關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與IP承載網分工協調,在保障網絡可靠性和滿足業務QoS需求的同時,實現網絡總體投資和維護成本的最優化。
從網絡運營角度來看,下一代傳送網應該是通用、統一的傳送層,不同業務網對傳送層的需求是在統一的傳送網中提供多張不同的邏輯物理網絡(L1VPN)。統一傳送平臺是一張超大容量、穩定、可靠、安全的基礎平臺,在此基礎上要能夠高效、透明地傳送IP/MPLS為主的業務,并且具有靈活調度能力和多種保護恢復策略。
從技術角度來看,以WDM為基礎的OTN能為客戶層信號提供在光域上進行傳送、復用、交換、監控和保護恢復的能力,在骨干層面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代的統一傳送平臺。采用IPoverOTN架構可以省去SDH層面,網絡結構更簡單、投資和運維成本更低,是網絡的演進方向,而SDH將逐漸被推向網絡邊緣。
目前,由于OTN的組網、交換、保護和管理技術還不成熟,WDM基本上是點對點的應用。為適應業務發展,可采用引入IPoverWDM和在SDH中引入ASON組建網狀網兩種策略。這兩種策略各有優勢,運營商應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網絡環境和總體發展策略,結合技術發展和成本分析,制定傳送網的演進策略。
一、IP over WDM與IP over SDH(ASON)比較
圖1從OSI分層模型角度描述了各層的功能定位。與IP over SDH(ASON)相比,IP over WDM省去了SDH層面,減少了重疊功能,節約了SDH設備投資和相應的維護成本,在經濟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隨著SDH層網絡的逐漸被邊緣化,其核心功能能否由IP層和WDM層分擔,取決于業務需求和技術發展。
隨著IP業務的迅速增長和路由器技術的發展,路由器對傳輸的端口需求一般在2.5Gbit/s以上,SDH設備的匯聚和交叉功能基本可以由IP層和WDM層替代,而同步功能也可以通過POS口實現。選擇IPoverWDM和IPover SDH(ASON)方案的主要考慮因素在于組網、保護恢復、經濟性和演進的難易程度。
1.組網能力
SDH環網技術成熟,但隨著網絡規模和業務量的不斷增長,SDH環網的靈活性、可擴展性、抗多點失效能力差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并且網絡組織結構也很難符合業務網的流量流向發布。ASON網狀網的多方向組網能力,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和擴展性,并且可抵抗多重故障,提高了網絡的可靠性。
目前WDM層網絡是由點對點鏈路組成,沒有節點交換技術,組網能力弱,但由于IP層具有強大的組網能力,IPoverWDM架構暫時能夠滿足組網需求。另一方面,為了減少IP網的端到端的路由跳數,提高網絡質量,保證網內各路由器間鏈路的物理路由不相關性,避免光纖中斷等單個物理層故障導致IP網發生多處鏈路故障,從而引起路由劇烈震蕩,IP層網絡拓撲設計也更加復雜,并且對光纜網格的密度要求也更高。
2.保護恢復
SDH的環網保護技術非常成熟,其50ms保護倒換性能仍然是運營商采用SDH的重要原因。ASON網狀網支持多種保護恢復方式,1+1保護滿足50ms性能,動態恢復大約在幾百毫秒,可以抗多點失效。
目前,比較成熟實用的IP層保護恢復技術有FRR和IGP收斂等。FRR基本能滿足50ms的節點和鏈路保護要求,但是其實施條件十分苛刻,配置過程也非常復雜。此外,TEFRR存在擴展性問題,且增加了路由器負擔,不宜大規模部署。IGP快速協議收斂的收斂時間和網絡規模、業務量密切相關,一般從幾百毫秒到秒級不等。
如果只采用IP層保護恢復機制,為了能夠對光纜故障進行恢復,IP層需要更多的冗余資源。有的光纜故障事件會導致80%以上IP的10Gbit/s鏈路中斷,這種中斷會對IP網絡造成很大的沖擊,并產生協議和性能振蕩,甚至影響到業務。
目前,IPoverWDM網絡只能做到99%~99.9%的可靠性,如果引入傳送網保護,則可靠性可精確到99.99%。可以看出,傳送層的保護恢復是保障網絡電信級品質的基礎。另一方面,采用1+1保護會造成50%的資源冗余,而ASON的恢復速度還不能做到IP層無法感知的程度,如果同時采用兩層恢復機制,則需要對IP網絡設置一定的Hold-off來實現,IP層的故障恢復時間將會延長。
總之,IPoverWDM更適合承載低QoS業務,或者應用在線路故障較少、光纜資源豐富的地方;而采用IPover ASON承載高QoS業務時,通過層間保護恢復機制的聯合設計,能夠大大提高網絡性能和可靠性,減少IP層的冗余資源,提高線路資源的利用率,甚至能夠節省綜合網絡建設成本。在規劃、升級網絡時,需要綜合考慮網絡應用目標和具體網絡狀況,聯合設計傳送網和IP層的保護恢復機制。
3.經濟性
與IPoverSDH(ASON)相比,IPover WDM省去了SDH層面,減少了重疊功能,節約了SDH設備投資和相應的維護成本。另一方面,在IP over WDM架構中,造成IP網超額提供的原因除了要滿足業務QoS要求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網絡的保護和恢復。針對IP層本身的故障(如設備宕機、線路卡板損壞等),IP層需要有冗余設計。針對IP鏈路的失效,特別是具有相關性的多條IP鏈路失效問題,IP層需要有更多的冗余,這種冗余需要增加POS口的投資和相應WDM系統的投資。
目前大量的SDH設備已經具備網狀網組網能力(如MADM、DXC等),ASON是在傳送平面上增加了控制平面,實際上就是增加了控制層軟件,投資和運維成本增加不多。
采用這兩種方案的投資成本需要進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對于網絡跨度較小而網格密度較高的網絡,節點設備的投資(包括路由器、SDH/ASON節點和WDM節點)占主要比例,則IPoverWDM方式經濟性較好。對于網絡跨度大,光纜網格密度較低的網絡,WDM系統的中繼型OTU型所占投資比例較高,IPover WDM的經濟性優勢不明顯。
4.演進比較
從網絡演進來看,將來IPoverOTN省去了SDH層面,SDH設備將被推向網絡邊緣。目前WDM設備基本不能平滑升級成OTN設備,但WDM的線路系統仍然可用。IPover WDM方式的退網設備更少,更容易演進到目標網。
另一方面,對于高QoS需求的業務,由于SDH/ASON的保護恢復機制更加成熟,采用IPoverSDH/ASON演進方案更加穩妥。
二、應用經驗
目前,幾乎所有大的電信運營商都擁有SDH網絡。據不完全統計,在排名前20的運營商中有11家引入了ASON骨干網,有5家引入了IP over WDM網絡,并準備向IPover OTN方向演進,具體如表1所示。
從承載的業務類型來看,大量高QoS需求的業務仍然承載在SDH/ASON網絡上,許多運營商采用IPoverWDM承載Internet等低價值業務,也有一些運營商在IP網輕載的條件下采用IPover WDM承載較高等級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