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濤 隨學慶 河北衡水電業局 (053000)
隨著農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提高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水平已成為縣級供電企業面臨的主要工作。
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適應當前的農電發展形勢。因此,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從提升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規范化常態運行機制和動態考核機制入手,以健全完善規章制度為基礎,規范工作程序、業務流程、服務行為、基礎資料、指標考核等工作,在供電所利用現代化手段,加強供電所規范化管理,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是農電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1 把握重點、找準方向,把信息系統建設作為提升供電所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供電所工作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發展,還直接影響到農電企業整體形象。如何進一步規范供電所內部各項管理實現各工作環節的有效流程控制,形成閉環管理,提高供電所現代化管理水平,一直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找準供電所今后的發展方向,經過反復討論,并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供電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工作創新的突破口,充分挖掘管理潛力,把微機管理與網絡通訊技術納入供電所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來全面提升供電所管理水平。
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試點工作,由專業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在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經過2004年上半年反復測試、修訂和補充完善,通過兩次專家鑒定,該系統得到了充分肯定,大大提高了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水平。
2 加大投入,嚴抓細管,為信息系統建設夯實基礎
由于供電所信息管理系統涵蓋了供電所的營銷管理、安全生產、設備運行、專業技術、優質服務和基礎資料管理等方方面面,為了工作效果,狠抓了基礎工作。在試點過程中給予傾斜政策,統一為11個縣配備了服務器及網絡配套設備,保證每個所有3臺以上的微機運行。市縣兩級多次組織了業務技術培訓。對有關人員從建立信息技術概念入手,熟悉各工作流程和業務流程控制,進一步學習《河北省農村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標準》,在學習和充分掌握《標準》的基礎上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緊密結合,上下貫通。同時對供電所設立綜合管理辦公室,重新設定了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線損管理、電壓無功管理等崗位,使各項管理在內部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管理模式。三是加強基礎數據和技術參數的管理,確保基礎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基礎資料是供電所的家底,底數不清就有可能帶來管理上的混亂或決策上的失誤,為此所有錄入的基礎數據正確與否作為供電所規范化管理動態考核的重要內容,把好第一關,為信息系統的運行奠定了基礎。
3 不斷探索完善,以提高供電所管理水平為落腳點
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重新編制了《供電所各類資料歸檔目錄》,在運用管理信息系統后,以信息系統為依托,統攬全所工作,資源數據共享,信息傳遞較快,能及時準確的傳達各項工作指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決策水平,從根本上控制了不規范的習慣做法。二是工作流程順暢。檔案資料與各工作人員之間銜接良好,解決了以前資料員不了解其他人員的工作情況,而其他人員工作后又不與資料員及時溝通形成資料空檔,從而不能保證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三是專業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實現了流程控制。在業擴報裝工作中,當客戶提交申請后,應派出人員進行現場勘察,確定供電方案,審批后方可進行施工,接到客戶竣工通知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工程驗收,合格后業擴管理人員與客戶簽定供用電合同,并給裝表人員辦理?quot;新裝客戶用電工作傳票"安裝表計,核對客戶相關資料無誤后封表送電,對客戶計費和計量信息及時進入管理流程,同時資料分類歸檔,這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必須規范操作,這樣才能在電費計算模塊中對客戶進行抄表、打票、收費。突出了報修服務的時效性兌現了社會服務承諾,從接到用戶報修的電話或通知后打印工作單開始計時,對派出搶修人員的出發時間到達客戶的時間,完成工作任務的時間,到工作人員交回由用戶簽名的工作單為工作終止,在流程中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有效的閉環式管理,受到了廣大電力用戶的好評。線損分析質量得到了提高。由于信息系統集中了各配變和用戶的所有基本資料,如線損有了波動可及時分析查找出引起波動的原因,制定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電量也可以與上月完成情況相比和去年同期完成情況相比,從中查找存在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四是建立了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共享,達到了增效節支的目的。由于信息系統的運行使供電所管理數據化、操作流程規范化,通過光纜聯網后系統可提供給供電所和局端各科室一個強大的基礎數據和綜合查詢分析功能,日常工作全部通過網絡開展各項業務且透明公開,信息傳遞快捷通暢,大大減少了中間環接,節約了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