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IPO,市值一度超過40億美金;PPLIVE私募融資2.5億美金,軟銀對其給出了7億美金的估值。他們從哪里來,何以會產生這此番價值?募集大筆的現金,又將去往何處?本期專題,我們希望通過行業領軍者的采訪,勾勒出視頻行業的整體圖景,分析這些網站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并預測各博弈方的互動究竟將會帶來哪些趨勢。
視頻行業,存在著眾多參與博弈的主體——視頻網站本身、用戶、廣告主、監管當局、內容提供商、寬帶運營提供商等等。每一個主體都可視為經濟學中所謂的理性人,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視頻用戶希望快速檢索到自己喜歡的高清、流暢的節目,其預算約束是時間和貨幣(如果實現付費的話);廣告主期待達成最佳的營銷效果,并致力于降低CPM(千人成本),而其受限的不僅僅是預算,還擔心各種風險,比如憂慮自己的廣告貼片與不當(盜版或低俗)的視頻內容聯系在一起;視頻網站期待更多的流量以及隨之而來收入,需要考慮價格高漲的版權和高企的運營成本,在一個變動的行業格局中謀求自身的差異化以及財務的可持續性。
此外,視頻網站之間還存在著“種族差異”,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大族群:第一類是:以優酷、土豆為首的獨立視頻網站,他們從效仿YouTube起家,演化至如今的綜合類視頻網站,既有UGC(用戶自產內容),又有長視頻;第二類是:跨界參賽者,代表選手有搜狐高清、網易視頻、迅雷、奇藝等等;他們或來自傳統門戶,或背靠搜索引擎,或是從下載軟件轉型而來;第三類則是:傳統廣電體系所延伸出來的“新枝”,典型者有CNTV、芒果TV和百視通等,廣電的出擊則具有明顯的防御性目的。
從已有的第三方數據或者采訪者估算來看,2010年視頻行業的營收規模大致在20億元。某視頻網站CEO預計,2011年,視頻行業的營收規模將達40億,2012年再翻至80億甚至更多……這不由得令人想起2006年中國電影行業的光景:2006年中國電影票房約為26億,4年之后,中國電影票房突破百億,其間各方資本相繼涌入。
2011年農歷初一,PPLIVE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達2.5億美金。一個有趣的鏡像是:在春節前的某次TMT飯桌聚會中,某視頻網站的總監有些“受寵若驚”,一頓飯下來,投資者問了他十萬個為什么,幾乎罔顧了在座的電子商務或者團購網站的從業者。由此看來,投資者似乎也在暢想“80億或者過百億的未來”,而都不那么在乎掛在優酷、酷6傳媒財報上上億元的凈虧損值。
在我們的采訪中,設計了若干“必答題”(參見:《預判聲》),其中之一是讓各領軍網站給出其盈利的預期,酷六網高級副總裁郝志中說,“盈利是最近看得到的事情”,百度奇藝CEO龔宇則表示,計劃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盈利,搜狐娛樂傳媒副總裁鄧曄說,“盈利應該是兩三年間的事情”,優酷的CEO古永鏘則秉持其標準的回答,“收入的增長快于成本的增長,盈利是遲早的事情。PPLIVECEO陶闖最為保守,他認為目前視頻網站整體停留在“VCD時代”,只提供了觀看的價值,未進入到DVD級的“享受”時期(當然,搜狐或者奇藝可能并不這么認為),所以,行業仍然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去提升觀賞體驗,進而增加廣告價值或者帶來付費收入,他認為視頻網站2013年盈利,“這是存在很大問號的”。
雖然考慮到用戶在視頻網站停留的時長不斷增加,我們亦認為40億、80億,甚至上百億的未來,不是一個夢,但時間點和競爭格局的變化,依然是投資者和經營者值得關注的。有別于電影行業,視頻網站的進入門檻要低很多。電影的制作、發行和院線建設,任何一環節的進入,不是耗時就是耗資。這意味著行業領先者可能還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面對過度競爭和盈利的不確定性。換言之,即便已然有三家上市公司,視頻行業整體依然處于黎明之前。
通過群體式的采訪,這種博弈參與者主體的互動中,我們總結了一些關鍵詞——這種選擇勢必擺脫不了一定的主觀性,但依然有助于您認知視頻網站紛繁復雜的各種舉措背后潛在的推手。
1 正版化
摩立特集團合伙人兼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陳兆豐認為,推動視頻網站格局最大的推手是“版權規范化”,這一點我們在采訪中或多或少都能有感觸。正版化是內外共同用力的結果:來自于監管當局越來越嚴格監管壓力,廣告主投放的顧慮,同時也是若干網站為上市自我規范或者凸顯差異化的結果。
可以預計,正版化趨勢會持續升溫,繼續推升優質版權內容的價格,推高視頻網站運營成本的門檻,并且,已經對原有網站的商業模式和行業格局產生實質影響,比如,基于UGC模式的網站紛紛轉向PPC(專業制作的內容),他們在刪除違規內容的同時也會對自身的流量優勢造成了影響,搜狐視頻和百度奇藝最近一兩年內地位的提升。同時,視頻廣告價值也在逐步提升(百度奇藝的龔宇仍然抱怨視頻CPM被大大低估了),付費視頻頻道已經在2010年底2011年初相繼啟動,可預見的是2011年幾乎所有有規模的視頻網站都將啟動收費頻道。
2 向上游挺進
過去幾年,各大視頻網站已經探路自制內容或者與傳統制作機構共同開發原創內容。版權價格的提升,各視頻網站尋求內容差異化,以及廣告主自身需求的多樣化(比如植入式廣告),自制內容的推進將會呈現加速度。優酷推出的《老男孩》叫“座”又叫好,搜狐的鄧曄將自制內容視作未來戰略性的舉措,龔宇一樣提出規劃,將介入到自制欄目、深度介入影視節目的制作,PPlive即將推出的文化基金計劃,也都是紛紛向上游衍生。
由于中國版權內容制作格局高度分散,全國存在超過2000家影視制作機構,視頻網站與相對強勢的制作機構(比如湖南衛視、華誼兄弟(27.150,-0.18,-0.66%))以及長尾的制作機構,又將會如何產生互動?目前,PPLIVE推出開放平臺的計劃,即用力于這方面。我們傾向于認為,由于中國內容制作領域高度分擔,hulu的模式在中國將會發生變異,節目制作能力和傳統資源整合能力,將會在未來考驗各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力。
3 分野和技術
基于內容差異化,更多的視頻網站將會發生分化,目前,具有龐大人流量規模的垂直化網站其實已經出現,主打高清影視的百度奇藝或者搜狐視頻,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認為是以匯總垂直化。未來,財經類的、體育類的等更為細分化的網站,有可能會繼續出現,或者依托于現有領軍者提供的平臺,將存在垂直化的內容供應商。
內容分野的同時,技術層面有可能會出現聚合,用戶關心的是能順暢地看到視頻內容,無論借助于何種屏幕,或者是否需要客戶端,以往視頻網站存在著P2P技術和托管技術的分化,未來這種分野將會打破,殊途同歸。比如PPLIVE已經切入到網頁領域,而優酷也同樣推出了客戶端,在移動中高端領域,各視頻網站同樣大量采用客戶端應用。無論是龔宇還是陶闖,都已經在憧憬“視頻私有云”的構建,未來,視頻的云中心可能將會是下一波大規模投資的重點。
4 SNS沖動
微博應用的流行和持續發燙的FACEBOOK效應,讓一切“網絡生物”都意識到SNS時代確已降臨。這對已有的各類網絡應用意味著什么?要用SNS化思維,來思考如何獲取并保留用戶。
有些視頻網站已經開始著手打造一種類微博的SNS,例如奇藝。這是可以探討的:一、這種類微博的SNS與已有的用戶評論有何差別,在用戶體驗和實際效果上?二、借力已有的熱門微博應用,是否一定不可行?三,領先的SNS網站,如騰訊,在視頻方面加大資源投入和開發,會對行業帶來何種影響?
目前答案是:類微博的SNS應該是對用戶評論所做的應用升級,以優化用戶體驗,加大黏性,先開發者會贏得美譽。騰訊應該加大對視頻的投入,SNS+視頻,這確實可以攫取最大用戶停留時間的簡單方法。那么,視頻網站是否該借力熱門微博應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5 資本
目前來看,已融資的公司雖然掌握著大筆現金,然而,大量背靠龐大母公司的視頻網站出現,資金能夠產生影響被削弱了,同時,由于行業內的公司普遍未實現盈利,而融資的公司又受制于投資人財務的壓力,我們不認為,資本的進入會產生大規模并購,或者助推版權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進而對于行業產生直接沖擊。然而,自制內容規模擴大、版權內容價格的抬升以及可能的“視頻云中心”的出現,所需要的巨額投入,將會進一步蠶食二線視頻網站的空間,在這種背景下,除了橫向并購,現存的網絡巨頭是否會有將視頻作為一個重要業務單位來接盤(比如盛大對酷6的收購,百度相繼投資酷6、PPTV、奇藝等),這也會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而作為一個傳統的內容供應商,我們樂見視頻領域的正版化浪潮以及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如果有用戶愿意為一部2小時的電影支付5塊錢,我們也自信,他或許會為一篇2000字不錯的文章支付5毛錢。中國所謂的免費時代,其實是版權未規范的一個時代,這對于優質內容的產生絕對是沒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