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堵的城市街道頻繁啟停、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連續(xù)轉彎,或是在復雜多變的道路上遭遇顛簸……這些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容易暈車的行車場景,成為許多家庭城市通勤、攜家出游時的隱形困擾。相關數據顯示:46%的乘客在過去5年內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暈車,而近年來隨著智能電車的普及,這一比例還在增加。
智能電車的迅速發(fā)展,不應只是追求效率與速度的“狂奔”,更應是一場安全與舒適并重的“從容前行”。當行業(yè)還在比拼零百加速與續(xù)航里程時,華為乾崑選擇將目光投向了“暈車”這個長期被忽視,卻影響廣泛的用戶體驗痛點,通過HUAWEI XMC(Xmotion Control)數字底盤引擎技術切實地改善用戶乘坐體驗。
上線暈車舒緩2.0功能,只為讓出行更安全,生活更美好
8月25日,智界R7/S7、問界M8車型正式發(fā)布。發(fā)布會上吸引眾多媒體關注的,除了HUAWEI XMC數字底盤引擎在安全性能上的“炫技”演示,還有“暈車舒緩2.0”功能,幫助全新智界R7/S7、問界M8實現了全面的舒適性躍升。

其實,早在2024年下半年,智界首批車型就搭載了這項能力,2.0版本繼續(xù)在HUAWEI XMC技術的加持下,舒適性升級更加明顯。它不依靠單一模塊的調整,而是基于HUAWEI XMC數字底盤引擎實現全域協同控制,從底層重構了電動車在啟停、轉彎與顛簸場景中的動態(tài)表現,從整車控制的根本邏輯上實現系統(tǒng)性的優(yōu)化。
這不僅是一項技術升級,更是對智能電車價值鏈的重要補充——讓車輛在“聰明”的同時,變得更加“體貼”。
人因工程+全域控制,HUAWEI XMC把“晃悠”變成“平穩(wěn)”
依托華為2012實驗室人因工程研究體系,團隊參考醫(yī)學領域的MSDV(暈動計量值)標準,將乘員生理反應轉化為可量化的控制目標。在研發(fā)過程中,甚至邀請重度暈車體質的同事進行上百次實車測試,持續(xù)優(yōu)化控制算法。
在低速跟車場景中,車輛普遍存在“點頭”現象,影響舒適體驗,于是在HUAWEI XMC的架構設計中優(yōu)化了低速跟車狀態(tài)下的剎車調控策略,顯著減輕了點頭問題。其背后的技術邏輯簡單來說,就是將華為乾崑智駕ADS作為“大腦”,負責感知外界路況與實時車態(tài);HUAWEI XMC則充當“小腦”,通過全域協同控制模型對底盤系統(tǒng)進行一體化精準調控:
行車過程中,開啟暈車舒緩2.0功能后,依托融合感知預測,提前識別路面坑洼,主動調節(jié)懸架阻尼,保持車身平穩(wěn);通過三維自適應扭矩控制,抑制加速與減速中的頓挫,減少“抬頭”、“點頭”現象,起步舒適度提升60%,剎停舒適度提升90%;過彎時通過懸架與制動協同,減少側傾感,舒適度提升20%;低于1ms的系統(tǒng)響應時延,可以在人體感到不適前就主動干預,確保每一次加減速、轉彎、?慷急M可能平順、自然。

從技術突破到普惠于民,暈車舒緩2.0功能實現智能汽車舒適性躍升
自華為乾崑首發(fā)暈車舒緩功能以來,用戶使用熱情超出預期。據悉,搭載該功能的鴻蒙智行車型功能啟用率高達43.2%,已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車輛控制項之一。
截至目前,搭載暈車舒緩功能的車型單月暈車舒緩功能累計使用時間已突破2131萬分鐘,表明該功能已從前沿技術轉化為用戶日常高頻需求,真正做到了技術的普惠于民。
此外,暈車舒緩功能的推出,不僅獲得了用戶的認可,也推動了行業(yè)對駕乘人員舒適性體驗的關注,越來越多同業(yè)者將目光投向了“防暈車”功能。對此,華為乾崑表示,歡迎更多企業(yè)共同關注這一領域,以技術進步改善用戶的出行體驗。
“把智能帶入每一輛車,讓出行更安全、生活更美好”,這是華為乾崑的愿景,也是每一個駕乘者對“穩(wěn)穩(wěn)的幸!鄙畹钠谂巍N磥恚華為乾崑還將進一步拓展暈車舒緩場景的覆蓋范圍,包括城市擁堵路段的啟停、連續(xù)彎道行駛、長途出行等,旨在為全年齡段用戶提供更舒適、更安心的乘坐體驗。山川湖海在心,波瀾不驚于途,HUAWEI XMC數字底盤引擎讓身心同頻,悅享一路坦途。